孩子的创造力,决定他的未来竞争力,家长培养时千万别忽视这6点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预测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社会,

创新成为社会的核心,且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

我们正在见证着作者所说的“未来”。

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让孩子成长为创造型思考者,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诚然,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

婴儿总是充满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又兴趣盎然地接触、探索这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学习表达自己,他们无拘无束地说话、唱歌、画画。

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特别是学龄后仍然保持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表达欲。

有专家呼吁:“莫让孩子的创造力被带歪,培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教、不导、不作答。”

给孩子们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如何发挥创造力的指导,只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但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倘若缺乏鼓励和支持,是很难自行发展的。

且不论学校教育模式对创造力的限制,仅仅是孩子日常接触到的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灌输的信息量使孩子疲于应对,也在不知不觉中带走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

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让孩子的创造力在这个环境中蓬勃发展,是每个家长应该为孩子做的。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培育孩子的创造力呢?

幼儿园式的环境

这里的幼儿园式环境当然不是指复刻中小学的“广播教育”:老师站在教室前讲课,学生们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听讲,整个学习过程填满测试、竞争和奖惩。

标准的幼儿园教室的特点应该是鼓励孩子动手探索,

那里理应充满快乐,而孩子们不断萌发出对学习的热爱。

想象一下,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地板上玩一堆积木,他们建造起有高高塔顶的城堡,塔越搭越高,最后,塔尖翻倒落在地上。

孩子们重新再来,试图使塔楼更高也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一个女孩编了一个关于生活在城堡里的公主的故事。

她的朋友们又将故事情节进行扩展,增加了新的角色。

随着故事情节的丰富,城堡外多了围墙、吊桥……

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不要小瞧这个搭积木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的同时也在无意间学到了很多东西。

搭建塔楼时,他们了解了结构和稳定性;当女孩们创造故事时,表达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锻炼。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进行了创造,并开始向着创造型思考者的方向成长。

他们学习去构建、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不断尝试,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经验;他们学习从别人那里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

然而,从幼儿园往上,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模式都失去了创造性的环境。

教室里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课桌前听课、做作业。

学校往往过分强调给学生提供信息和指导,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孩子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孩子的想法并不是外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因此,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在学校教育环节缺失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给孩子们建立一个环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扎根、成长并蓬勃发展。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孩子往往会深受周围世界的玩具、工具和材料的影响。

为了让孩子参与创造性的活动,要确保他们能接触到广泛多样的绘画、手工艺材料。

今天的技术令人惊叹,家长热衷于给孩子买昂贵的高科技玩具。

这些玩具里的电路和传感器,可以探测到孩子的动作、手势和声音,然后用灯光、音乐和动作来回应。

但是,当孩子与这些玩具互动时,他们在学习什么呢?

虽然这些玩具本身充满创意的,但这仅仅展示了设计师的创意,但并不意味着玩它的孩子会变得更有创造力。

不要轻视普通材料的价值。

与一个会动会叫的玩具小狗相比,我更希望家长带着孩子手工制作小狗的模型。

积木和冰棒棍儿适合制作骨架,毛毡和织物适合制作皮毛,画笔和标记物可以画画,胶带可以把东西粘在一起。

材料越多样化,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就更大。

展示例子,激发灵感

面对大量的材料,即便是家长,倘若没有手工制作的经验也很难下手,而一组例子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他们提供如何开始的想法。

在家长给孩子提供例子以后,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简单地模仿或复制他们看到的例子。

但要鼓励孩子适当地改变或修改这些例子,建议他们发表自己的声音或者添加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怎么把它变成自己的呢?

当孩子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创造性思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

赞赏所有类型的制造

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类型的手工活感兴趣。

有些孩子喜欢用乐高积木做房子和城堡,有些孩子喜欢用编程软件做游戏和动画,还有些孩子喜欢制作甜点或者打理盆栽,还有的孩子写诗或编写短篇故事。

不管什么形式的活动,孩子都可以由此了解创意设计的过程。

如果家长愿意花时间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欢的制造方式,或者,如果能鼓励孩子参与多种类型的制造活动,那就更好了。

这样,他们就会对创意设计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最好的学习经历往往都发生在人们积极参与创造的时候。

当孩子在完成一个创造性活动时,要强调过程,而不仅是最终的结果。

要鼓励尝试,即使失败也要表扬。

在创造性活动中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个契机,可以趁此机会塑造孩子的反思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向孩子询问问题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反思,比如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你希望它能做到什么?”

这个问题能促使他们思考,是什么激发和鼓励了他们。

而孩子在描述他们试图做的事情时,常常自己就能发现到底是哪里出现的问题导致了失败。

为什么比起各类辅导型机构的创意课程,我更倾向带着孩子在家里做游戏呢?

一个充满创意的活动不是课堂内的五十分钟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不断地修正、实验和探索的过程。

将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压缩到五十分钟内完成,孩子会优先考虑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活动,结果就是导致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指定项目,无法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



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家长仅仅是提供给孩子一堆材料和制作课程就觉得自己完成任务的话,那就太不负责了,家长的参与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共同协作,不仅会使父母和孩子对彼此的能力都有了新的尊重,亲子关系也得到了加强。

但是父母有时会过度介入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直接向他们展示该如何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也是不提倡的。

家长应该做的是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大多数家长愿意和孩子谈论自己的思考过程。

毕竟家长有时也会在思考时感到困惑和不确定。

但与孩子谈论自己的思考过程,是你能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思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通过倾听你的思考,孩子会更乐于反思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发他们思考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自带无限的天赋,天赋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所获得的机会。

当正规教育都已陷入竞争文化之中,家长们何不在沉闷的考试之余为孩子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让孩子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放松心情,激发灵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