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運動性價比”,讓你的鍛鍊事半功倍

雖然國慶假期已經過去兩天,但很多人還沒從假期的狀態中抽離回來。

深受“節後綜合症”的困擾,早上起 不來、無心工作、精神不集中.......

最慘的是經過一個假期的放肆吃喝,好不容易減下來的體重,又直線飆升。

“每逢佳節胖三斤”後,很多人就會重新將減肥計劃提上日程,但現實面臨的卻又是沒時間、沒精力......



如何高效率的鍛鍊,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追求。

就像我們買東西的時候會追求性價比,其實運動也有性價比高低之分。

根據運動研究機構對各類運動項目的研究發現,不同的鍛鍊項目、鍛鍊頻率、鍛鍊強度其鍛鍊效果大相徑庭。

掌握最科學的鍛鍊方式,能幫助你事半功倍。

最划算的鍛鍊項目

通過對100多萬人的調查研究,得出的性價比最高的幾項運動分別是團隊活動、騎單車、有氧體操。

而在抑鬱障礙人群中前兩名沒變,第三名換成了娛樂運動和其他。

這裡的Recreational sports 雖然翻譯成娛樂運動,但其實也是一種團隊體育鍛煉。

基本上指的是低強度只是為了玩的籃球足球活動(不需要計分的那種)。

從這點上看倒是能解釋它為什麼能排到有氧體操前面,因為集體活動本身對抑鬱障礙的治療有幫助。

這兩張圖最後一欄的Household指的是家庭收入,是研究者特意放在最後進行對比的。

因為他們發現,家庭年收入5萬美元和家庭年收入1萬5千美元的人,精神負擔也不過減小10%多一點。

而鍛鍊可以輕鬆超過金錢差額帶來的效果,連收益最低的運動都比它高些。而前三名則都有減少精神負擔20%以上的水平。

鍛鍊多久效果最好

在我們平常的認知中,覺得鍛鍊的越久效果越好,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從時間長度來說,每次鍛鍊的最佳時長應該在45-60分鐘之間,少於45分鐘,效果減弱,大於60分鐘,沒有更高收益,而且不少會產生負效應。

只有娛樂運動在60分鐘後還能產生收益。騎單車在60分鐘後還能勉強維持收益。

其他的,有氧體操、散步、跑步等等全部在60分鐘之後產生負效應。

從頻次來說,也不用天天練,一週3-5天每天1次收益最高——

和持續時間一樣,少於和超出都容易獲得負收益。

所有運動裡只有散步的頻次可以稍高一點,最多一週6天。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網球、羽毛球對打,有氧體操,每次45-60分鐘,一週3-5天,收益最高。



不過並不是說所有人要立刻調整到這個檔位去,如果你正在艱難的試著每天跑步,本來就覺得討厭痛苦難以堅持,那可以試試上面這類的。

尤其有氧體操,對場地和器材要求不高,施行起來比較容易。

如果你本身就有一個特別喜歡而且能堅持的運動,可以參考一下推薦運動量,增大原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