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经济“放水”?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文/关不羽

最近欧美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都在升级,其中一项措施颇为亮眼——“直升机撒钱”。

这主意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构思的,指的是政府印钞直接发给国民,以提振经济。这也是时下最流行、最耳熟能详的经济政策“放水”的一种。

所谓放水就是人为扩大货币发行量,逻辑很简单:你个人不消费、企业不投资是因为你没钱,那缺啥补啥就行了呗?

“直升机撒钱”,一人发两千五百美元,把货币直接投放到个人;

美联储回购国债、房产抵押债券则是把货币放到金融市场;

我们定向降准普惠金融,是把货币投入到小微企业、弱势群体。

既然钱可以印完了直接发,那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货币放水有代价的。

现代货币不同于贵金属货币,没有真金白银的内在价值,是靠政府强制国民用以经济活动。

正常情况下,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钱都是以商业银行扩大信贷形成的,地产商贷款造房子,建材商贷款生产产品,客户贷款买房子。

商业银行放出的一块钱都对应了一块钱的商品或服务,投资衍生的市场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便没有真金白银的价值支撑,这些钱也是“真钱”,这个过程是自然的。

政府从央行印钞机上拿钱直接撒出来,性质显然不同。撒出来的钱并没有对应的商品和服务,就是凭空多出来的。

所以,这种央行印钞扩大货币发行量的行为被称为“放水”。只不过这些钱也不能说是假钱,因为政府说这是真的那就必须是真的,所以进入市场后也看不出区别。

问题就来了,“放水”导致市面上的货币无端端多出来了,原来一块真钱顶一个鸡蛋,“注了水”的钱得一块五顶一个鸡蛋。看上去是商品价格上涨了,其实是钱被“注水”了。

要是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同时、同比例的上涨,那也没什么大关系。统一换标价牌的成本不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水”不可能同时均匀地流到所有商品,这个过程很复杂。事情一复杂,人就更容易出错。

比如好多人都觉得鸡蛋要涨,都先去买母鸡了,母鸡价格高了,生产母鸡的企业加班开工。结果母鸡特别多,可是鸡蛋需求量其实还是那些。鸡蛋卖不出去或亏本卖,多余的母鸡就成了不良资产。

也就是说,因为放水导致市场价格体系出现了复杂的变化,价格信息和供需关系之间发生了扭曲,导致市场积累价格虚高的资产泡沫。而这还是只是放水诸多后遗症中主要的一种。

所以,“放水”不是人畜无害的补药,而是有副作用的治病药。治什么病?主要用来给经济打强心针——对经济危机的急救。新冠疫情造成的危机,确实有“放水”治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