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告訴孩子穀雨節氣 | 最是人間四月天

穀雨——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排第六。傳說中,倉頡創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穀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穀雨節。



穀雨節氣

穀雨的習俗

1、飲茶習俗

 

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

2、穀雨禁海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穀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於穀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穀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3、走穀雨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4、穀雨食香椿

穀雨前後,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人們把春天採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

5.穀雨賞牡丹花

穀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

“穀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閒暇重要的娛樂活動。

傳說

約在4000年前,軒轅黃帝深孚眾望,被各部落擁戴為聯盟首領。為穩固政權,增進部落間的交流,軒轅帝任倉頡為左史官,主管部落裡各項事物。期間,倉頡用大小不一的貝殼和結法各異的結繩標記事物,以分類整理。

後來,部落越來越壯大,倉頡主管的事也日益增加,他發現貝殼和結繩已不能滿足“標記”的需求,倉頡的煩惱漸漸多了起來,他想,怎麼標記才最簡單明瞭呢?

有一天,他跟隨一個老獵手外出打獵,來到一個岔路口,老獵手指著地上各種野獸留下的足跡對倉頡說:“這是麋鹿的腳印,往東邊走了;這是野豬的腳印,往西邊去了……”

倉頡聞言,若有所思,心想一個足印就代表一種野獸,是不是可以用一個符號來代表一個事物呢?受到啟發的他虛心向獵手們請教,把各種符號代表的事物通通記下來。就這樣,倉頡用幾年時間,收集了成千上萬的符號。

收集好符號後,他回到家,三年閉門不出,潛心整理這些符號。歷經一番嘔心瀝血的研究,他終於創造出一種實用的象形文字。

倉頡依據星辰走勢、鳥獸爪痕、山川形貌、手掌紋路等符號創造的象形文字非常實用,大大便捷了記載,為語言文字的發展甚至人類的進步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巧合的是,倉頡造字完成之日正是穀雨,當時大地上正遭災荒,許多家庭顆粒無收。玉皇大帝有感於倉頡造字的功勞,他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的糧倉,噼裡啪啦,下一場穀子雨,地上的人們才得以免受飢餓。倉頡造字感動上天的事,也被人們銘記於心。

多年之後,倉頡去世,墓門上刻有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之功,人們把祭祀倉頡的日子定在穀雨,即穀雨節。

自此之後,每到穀雨節氣,倉頡廟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廟會時間還很長,7天到10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聚集在倉頡廟,舉行祭奠儀式。

廟會的活動很豐富,有的跑竹馬,有的演大戲,有的表演武術,鑼鼓喧天,好不熱鬧。久而久之,倉頡廟會成了一個重要節日,“穀雨祭倉頡”的傳統也隨之流傳了數千年。


詩詞

穀雨

春風不吹花不開,

田裡無水秧難栽。

大地回暖穀雨下,

暮春過後夏季來。

七言詩

清代·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

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

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

一杯香茗坐其間。

穀雨

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穀雨天,

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醒酒病兼消渴,

惜取新芽旋摘煎。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宋代:范成大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賞析:

春來,池水又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滿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裡,染綠了河塘堤岸。畫船輕緩移動,繞著九曲水灣遊轉,望去,橫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卻又像啟船時一樣遙遠。

江南水鄉,春寒遲農事也晚。村北,村南,穀雨時節開犁破土,將田耕種遍。春麥已結秀穗隨風起伏連崗成片,山岡上桑樹茂盛,桑葉賣家很賤,轉眼就可以,品嚐新面,收取新繭。

水仙子·自足

元代:楊朝英

杏花村裡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篘,魚旋打,有雞豚竹筍藤花。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閒時節自煉丹砂。

賞析:

杏花村都過著平淡安穩的日子,有瘦竹,疏梅的地方就是家。春天深耕淺種,秋日收穫莊稼。喝著剛剛濾出的新酒,品嚐新打來的鮮魚,還有自養的雞、豬,新摘的竹筍藤芽。客人到來用家常飯招待,僧侶造訪烹煮穀雨時採摘的春茶。閒空時節自己修煉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