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一位收藏爱好者:收藏感悟

我想,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收藏:收藏记忆、收藏情感、收藏某些与自已经历或想法对照过的东西。小时候收集邮票、书签、秋天的落叶、读过的书、听过的卡带、CD,现在储存在硬盘里的文章、影片与音乐,当然也包括重复回头看的照片:那些自己拍摄的风景与人,还有别人拍摄的你。收藏这个动作,仿佛是每个生命都戒不掉的习惯,只是表现得隐性或显性而已,因为它可以从某个角度证实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小编也不例外,生活中也不刻意地收藏一些事物,因此收藏得广泛、随兴,绝大多都是跟自己的记忆与阅读有关,特别是艺术品。我应该是从2015年才开始收藏与艺术相关的物件的,当时也是有幸从王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鉴赏知识和它身后的故事与经验。,缘分使然,当有了一点经济能力之后,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放在私生活领域,似乎是一种小小的自我肯定,更多的是证实自己对于世界理解的相对存在,当时并没有正式、理性、有计划地收藏艺术的概念。如今想起,通过艺术收藏的确是另一种成长,是在自我价值上、眼界上和人性上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艺术圈内,看到许多值得尊敬的榜样,听过很多觉得可惜与扼腕的故事。

选择好的藏品,需要好的眼力,真正有眼力的鉴定家是不听诸如此类的故事的,唯一的标准即看东西的真实面貌。故事谁都可编,时间的气息是无法模仿的。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专家,在给藏品论断后下结论。出笑话,妄加评述,。其实看不懂就说看不懂,这不失面子的,犹如一位精通医学理论的专家,并不会看病一样。病理学和临床学是两码事,一个只有医学知识而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如果硬让他给人诊病开方子一定贻误别人的性命!

在艺术面前,金钱的确有的时候可以帮助自己证实自己,比如找好的老师、参与更多的拍卖活动、参观更多的展览会等等,在此点上,需要提醒的是,要量力而为。而随着收藏的累积,我觉得更大的收获,还是因为收藏而促进了自己对历史的阅读。也随着阅读的逐渐扩展,收藏带给我的思考范围变得更大、更丰富了。

我总认为,藏品跟着眼光走,区别一位藏家和专家的眼力,就看他手中的藏品等级。他有好的眼光,一定拥有好的藏品。当然,专家队伍中也有几位涉足收藏的,这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家才有资格对藏品作出点评。

艺术品市场,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无论你是初者,还是资深人士,唯一不变的,在艺术品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在成长的孩子!

-----------------------

大家好

这些都是精心创作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我,喜欢“老物件”,欢迎留言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