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防治草莓轮斑病?

创世迹


草莓有很多病害的发生,常见的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黄萎病,根腐病(也叫红中柱根腐病),芽枯病,病毒病等。题主所说的轮斑病,叶斑病和叶灼病等,都是草莓叶部常见病害。


一,轮斑病

轮斑病在草莓上的分布较广,主要危害草霉的嫩叶。症状最初表现为紫红色的小点,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周围暗绿色或黄绿色,在嫩叶上的病斑会从叶片边缘开始,延叶脉呈"V"或"U"字形向叶片基部发展。一般来说,一片草莓嫩叶上就只有一个大病斑,严重的时候,这个大斑直接布满了整个叶片,直到叶柄处,而后这个叶片就枯亡了。

草莓轮斑病也会侵染花和果,导致花朵和果柄变褐枯亡,果实萎缩烂掉。

草莓轮斑病的发生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不适造成的,温度低又加上高湿,特别是春季多雨的天气下,轮斑病发生重,传播也快,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在花期前后和花芽形成期,温度升高到30℃左右就很少发病了。露天草莓,大棚草莓在低温多湿,氮肥用量过大,幼苗弱小,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都很容易发病,并且呈重发生趋势。

二,防治方法

我们这里已几乎没有露天栽培草莓的了,都是棚室草莓,所以要培育健壮的草莓苗是抵御病害的第一要务。所以在草莓的幼苗期,可以选用甲基托布津,多抗灵,代森锰锌,丙环唑,甲环唑,百菌清等杀菌剂做好预防或杀菌工作。

棚室内栽培草莓,可以用百菌清做好烟熏。移栽后,通过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枯叶,集中烧掉。土壤增施有机肥,不要偏施氮肥,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好水分和温度,注意植株的通风透光,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可避免草莓轮斑病的发生。

好了,关于草莓轮斑病的问题就说这些,注意轮斑病和叶斑病的区别,草莓叶斑病又叫蛇眼病,因病斑的中心位置有一个酷似蛇眼的灰白斑,并略有细轮纹。


努力就好


草莓的轮斑病是我们日常在种植草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以危害草莓的叶片部分为主。使草莓出现苗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病害症状

草莓轮斑病在发病初期时,叶片上会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随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病状明显。叶片边缘呈紫黑色,中间灰褐色。病情逐步向叶尖蔓延,造成整个叶面组织坏死。

在发病严重时,整片叶面枯萎而亡。因而影响草莓接收光照和水分的能力,整株草莓开始出现萎蔫不振,营养不良。此时,需要抓紧寻找防治,否则,对后续的草莓产量会产生影响。

发病原因

通常在温室种植草莓时,由于管理不善,棚室内外温差过大,或者,大棚内温度过高,光照条件差等原因,都很容易引起草莓叶片组织的潜在发病。露地种植草莓时,如遇到潮湿多雨天气,也会引起草莓软斑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草莓长新叶时期要密切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及时清除销毁病叶。 在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于田外烧毁埋葬,消灭越冬病菌。 选育优良抗病品种,如章姬乙娳女、杜拉可,培育无病害种苗。

药剂防治:

1.长新叶时期使用适量的杀菌剂预防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移栽前浸苗10-20分钟,晒干后移植。

2.发病初期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防治。


切记,草莓轮斑病在清理田园时要清理干净,避免病源在土壤中继续越冬繁殖,加强科学管理田园,确保来年丰收。


乡遇小名


而且此病容易与叶斑病混淆。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梗,发病严重时,叶柄也可能染病。受害叶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或近椭圆形,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为紫褐色,最外缘为紫红色,病部和健康部交界明显,病斑直径1~3毫米。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多呈不规则轮状排列。

当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此病原为风梨草莓褐斑病菌。褐斑病在气温20~30℃可以发病,在此温度范围内,雨水多会使病害急剧发生。

防治方法:改良深翻土壤,实行草莓轮作制度,减少土传病害侵染;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草莓苗,多施优质腐熟农家肥,壮大草莓根系,控制氮肥施用量,提高草莓自身抗病抗虫能力。

移栽草莓时,用4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多菌灵500~600倍液浸苗20分钟,可减少发病病源;当草莓病害发生时,及时摘除病叶,冬春季烧毁腐烂枝叶,做好清园工作,并把残枝病叶带离园地深埋或者烧毁,杜绝次生病害发生几率;在草莓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雾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严重时间隔10天喷雾一次,直至到采收前15~20天停止喷药,可有效防治草莓褐斑病的蔓延和发生。

【我是鄂硒农技,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加关注,可进入我的主页免费学习更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你们的点赞,就是我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