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的采访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小白白噢噢


其实他的采访每一篇都能让我印象深刻,真要涛就是最近一篇娱理的采访吧。那是他二十九岁末的想法和态度,在三十岁这个节点到来之前,再一次展现在大家面前。三十而定,在而立之年愈发坚定,他肯定有过不少次的迷茫和痛苦,而像他自己说的,不断逼迫自己不断给自己压力,使得自己有所突破,人生这条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看他的采访总能让人舒心,他就是他,是不变的他,同时也是在改变的他。你能从他的采访里看到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细心描绘美好的蓝图,也能看出他对着急焦虑不安这种成长道路上必有的情绪毫不掩饰。于是很容易的,你会随着他的文字笑跟着文字哭,而最最重要的一点,你体会到安心,他可以在人生道路上大步向前的同时欣赏沿途风景,而你在身后一点一点看着他的背影越发坚定越发强大,会心一笑。

“只要你是一把锋利的剑,在哪里都可以切到任何的东西。”



犬夜叉坐下


其实有很多,白宇的采访从以前到现在内核都是一直不变的,自古华山一条路,白宇之前说过的一句话,他自己本人也是这样做的。

那我先贴一篇最近的采访吧。

白宇说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的确,中央戏剧学院科班出身,一毕业就签了公司也一直有戏拍;在28岁的那一个夏天受到关注,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爱他的粉丝;不是少年成名也不是大器晚成,30岁前事业走上正轨,一切刚刚好。

2014年,流量明星的概念兴起,白宇也曾对“流量”有过羡慕。也是在那一年,刚从中戏毕业没多久的白宇,遇到了对他影响很深远的一部戏——《少帅》,老戏骨李雪健老师让他明白了做一个演员最好的样子。

后来,白宇也成为了一位“流量”,但几年前就扎根在脑海里的踏实做个好演员的想法,让他没有迷失。他找到了属于自己30岁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坚定。

白宇说过往的日子没有走过弯路,这样顺利的人生经历让他成长得自信乐观。

白宇的30岁,没有迷茫、惶恐、担心这些词,他向我们呈现了30岁可以有的另一种面貌——

他肯定过往,30岁的自己会对20岁的的自己夸一句”不错,做得很好”;也坚定了未来,他认为演员这一行是可以做一辈子的,没有必要去刻意转型;当下需要做的是,如果不想被淘汰,就与压力坚定对着刚,然后不断进步。

今年过年白宇没有回老家,疫情期间他一直在《谢谢你医生》剧组隔离,父母从过年前的两个礼拜开始就来剧组陪他,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这是近五年来,他和父母相处时间最久的一次。

站在30岁的门槛上,出演一部医疗职场剧,正逢全球性的疫情,白宇对《谢谢你医生》、对生命、对亲情、对“三十而立”都有了更新的理解。

娱理:在第一批90后进入三十岁的2020年,遭遇了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疫情,会让你对人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吗?

白宇:对,是有一些感触。我看到了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主动提出去前线支援,各行各业也都有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去服务大众的年轻人。可能在一切都安好的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这些,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说年轻人不知冷暖什么的,但其实疫情期间反映出来的是,很多年轻人都是很棒的。

娱理:你现在拍的《谢谢你医生》讲的是医务工作者的故事,这次疫情的相关新闻,有没有让你对医生职业有新的理解?对你拍这个戏有帮助吗?

白宇:其实疫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之前因为要拍这个剧,我就对医务工作者做了一些了解。有一句话,以前我的体会不是很深,就是“很多医生其实自己病得很厉害”。因为他们长年累月不能按时休息、不能按时吃饭,比如说上手术台一站就是一天。了解到这些事之后,我觉得有一句话说的就是他们——点亮别人,燃烧自己。

再加上这次的疫情,让我觉得医生真的是白衣天使。他们完全可以不去前线,来换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去治病救人。医生角色的演绎和这次的疫情让我对医生职业真的是充满了敬畏,充满了尊敬。

娱理:疫情这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呢?

白宇:我的妈呀!这段时间就是睡觉、吃饭、看电影、看剧本、看新闻、打游戏,我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了。我基本上是没出门,确实一开始的时候,你会有那种不能出去好难受的感觉,但是那会儿疫情非常严重,一是不安全,二是别人也不知道你到底安不安全,你出去反而给添乱了,那还不如就自己安安心心待在房间里。

娱理:所以看了哪些好看的电影?

白宇:我平均一天至少看一部,现在已经是看一眼电影的简介,只要不是特别不感兴趣的我都会看,比如说我前两天刚看了一个二战题材的三部曲,《我们的父辈》,就很好看。

娱理:就要迎来30岁生日了,有没有什么接近30岁时开始在意和担心的事?

白宇:头发发量,哈哈哈哈。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强度太大,整个人状态也不是非常好,然后那会儿掉头发就掉得很严重......这个其实是开玩笑的,我觉得真正会让我觉得担心的,其实是因为疫情期间跟父母一下子连续待了一个多月,你会深刻感受到自己都30了,那父母多大了,那我觉得就要尽可能去关心、去爱护、去多陪陪父母。我其实算是比较热爱生活的人,疫情之后,我觉得我应该去更加热爱生活,去爱父母。

娱理:父母现在管你管得多吗?

白宇:多!他们还是把我当孩子一样的,真的是就像所有人的父母一样,孩子在身边恨不得一天给孩子吃八顿饭。“饿了吗?给你盛碗饭,给你吃”,然后给你盛那么一老碗!我的妈呀!我说妈,我得减肥,我不能吃这么多,“没事,那就给你拨去一点”,然后就只拨去那么一点点。

回看这30年的人生,白宇说最让自己满意的决定,就是当年和妈妈一起决定考中戏。

上高中的时候,白宇是学校击剑队的,当时完全可以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去考别的院校。后来他还学过一段时间播音主持,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我觉得你适合学表演”,于是白宇才知道还有表演这个专业。

白宇说自己运气很好,一毕业就接到了戏。如今,找到他的项目,基本也都是他想接就能演到的。

去年,白宇又接了一部自己很喜欢的戏。这部剧和这个角色,甚至对即将进入30岁的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让他“三十而定”。

娱理:现在找到你的戏大多是些什么类型?是你所期待的吗?

白宇:什么类型都有,只不过想达到自己预期的,或者说你一看这个剧本你就陷进去了,这样的还是比较少的。像我去年拍的一部戏,当时剧本拿过来之后我就看了,我是晚上大概9点多接到这个剧本的,就一直看,看到早上5点多,我就看了一夜,你不看完根本不可能入睡。

白宇,图为受访者提供

娱理:这部戏的拍摄有没有给你什么收获?

白宇:我饰演的这个人物身上,有一些东西非常打动我,也挺影响我的,就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坚定地去追寻真相。尤其是做我们演员这个行业的,应该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个角色应该是我演这么多剧里面最投入的一次。也不是说我以前演戏都不投入,但是能够感受到那种不一样的感觉。

这个角色到中后期,需要整个人看起来很憔悴,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那段时间我就有刻意去调整自己的状态。我们是晚上的戏相对比较多,常常收工就已经很晚了,但是为了让自己再熬一熬,我有可能回去之后还会再待几个小时不睡觉。我以前几乎没有眼袋,但是在那部戏里,每天就熬出眼袋了,后来眼袋消失得很慢,基本上不怎么消失了,我就很头疼。

今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更加坚定了。以前会听取很多意见,会去想很多东西,今年突然一下感觉自己比以前坚定了好多,我想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源自于这部剧和这个角色赋予我的一些东西。

娱理:从去年开始你提过好多次“坚定”这个词,之前是有过动摇或者迷失吗?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有坚定这种感觉的?

白宇:迷失倒不至于,但是肯定会有动摇,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上都会动摇,现在渐渐坚定了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大概是在小半年前,渐渐对“坚定”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但你的心里就是会感受到。

娱理:是在《镇魂》带来的那一波热潮之后,慢慢沉淀下来的一种感受吗?

白宇:也还好吧,那会《镇魂》已经播出很久了,有可能是因为经历过那些事,然后又经历过后面的一些事,反正我觉得能让人改变,其实就是你经历的多了,人就肯定会有所改变的。

娱理:你之前说过成名让一切更难了,一方面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一方面更加难以专注了。去年这个情况有慢慢好转吗?

白宇:肯定会有好转,因为那会儿刚刚受到关注,最火的时候肯定和后来是不一样的。现在会好很多,这个事情跟我自身也有关系,我跟大家那种交流的情况,大家也会明白,OK,你是不需要我来跟你说这样的话了,你还是这样的你。

娱理:想知道对你演技的一个真实客观的评价,你会去参考哪些朋友的意见?或者会去哪些网络平台看?

白宇:说实话我也不会刻意找朋友去评价我某部戏演得如何,因为我心里已经有一个对于自己的评价了,我其实是一个对自身要求比较高的人,我的自我要求已经高出我身边朋友的要求了。

如果我自己觉得不满意,哪怕我朋友说很好,我都不会听。如果真的我自身觉得OK,哪怕朋友说不好,我也会觉得其实挺好的,其实就是更相信自己了。

从2009年考入中戏算起,今年是白宇接触表演的第十一个年头了。

19岁刚入学那会儿,白宇回忆自己很天真很单纯,心气很高,觉得能成为中戏的学生,以后出来就是明星。

大二开始,一些剧组来学校挑演员,第一次试完镜之后,白宇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当这样的感受出现之后,类似的感受会越来越多。

白宇发现,周围同学认识到这一点比自己都要晚一些。比如说大家一起去看电影、看话剧,会聚在一起评论说哪里不好,看到的全是不好的地方,看到一个表演会说,“我上去能比他强”。但白宇开始意识到这种想法和状态是不对的,他会去反思:如果别人真的哪哪都不好,如果你真的知道怎么演好,人家为啥不选你呢?

20岁那一年,学生白宇认识到了自己和一个好演员的差距,但对于未来的十年,他并没有设想和规划。如今30岁的白宇又如何看待当下和未来的表演事业呢?

娱理:2013年大学毕业,2014年你接触到《少帅》这个戏,让你明白演员是一个要沉淀下来的职业,但是2014年又是流量概念开始兴起的一年,从那时开始资源向流量去倾斜,想做一个好的演员,似乎也要去遵循所谓的流量时代的规则。这对你当时已经建立好的想法会有一些冲击吗?

白宇:说实话,那会儿我压根就没想太多,当然会羡慕,可以一下子就好像很厉害,但是那会完全没有想让自己说是一夜成名这样,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就觉得先好好拍戏了。因为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稍微觉悟早一点,知道应该踏踏实实去演戏、去锻炼、去磨练,演员其实就是经历时间的沉淀、经历和各种各样好演员的合作,你就会越来越好。

《少帅》剧照,白宇

娱理:流量时代从2014年开始发展到现在,虽然大家都会说要做一个好的演员,要回归到作品本质,但是这个圈子的玩法,还是会受到流量概念的束缚。

白宇:现在流量确实是很多人都看中的一个东西,但是我觉得不管你是不是流量,好的演员永远不会被这些所影响,就像我的偶像黄渤老师,他其实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流量演员,但是他的戏很多人还是会看。流量其实是一件好事,比如说如果黄渤老师也是一个流量演员的话,他演得又好,他又有流量,那多好。

娱理: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说男演员到了30岁或者35岁,在戏路上就一定要去转型、去拍正剧或者去拍电影,你怎么看?

白宇:我觉得没有这么绝对,没有什么绝对的一定要转型或者怎么样。演员最应该较劲的人其实就是自己,演员就应该不断去发掘自己,非要转型拍正剧,或者非要转型只拍电影,我觉得没必要。

你要是真的遇到一个角色,你觉得这个角色太好了,那肯定想挑战。如果说这个角色和你以前演的角色都不一样,别人就有可能会说你是不是转型了,但并没有,我就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挑战一下这个角色。

如果非要定性定型的话,我觉得好无趣,那我可能会提前退休啊。

娱理:你觉得在娱乐圈的30岁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因为一方面我们看到艺人都保养得很好、晚婚晚育,似乎年龄对娱乐圈的人而言不是个问题;但另一方面好像这里又是个吃青春饭的地方,很多人都是二十出头甚至十几岁就已经成名了。

白宇:我觉得因人而异,而且跟每个人的心态有关系,我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地方,因为演戏有各种各样的角色,需要各种各样年龄段的人去演。你不断沉淀,每到一个年龄段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新的认知。像黄渤老师,还有很多演员,他们都照样演,只要你不断在进步的话,你永远不会被淘汰的。

娱理:黄渤老师他们这一批40多岁的中生们占据了很多的电影资源,然后电视剧市场会被30岁以下的一些层出不穷的新人们占据,我的感觉是现在30~40这个年龄段的演员受到两面夹击,一些30+年龄段的男艺人,感觉前两年还挺红,这两年突然声量就下去了。

白宇:其实你要这么说的话,可能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你没有办法,你年龄就到这了。所以你不想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让自己进步,让自己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随时该出击的时候你就可能打响。

担心也没有用,因为年龄本来就是随着时间会增长的,就像你刚才说的,好像30岁到40岁之间的年龄有些尴尬,但是你一直保持自己进步,你到40岁的时候,你不也就把人家给夹到中间了对吧?我觉得这个东西没必要去太纠结,还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

娱理:所以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找到一些方法了吗?

白宇:我没有方法,这个哪有方法,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对自己提高要求,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一些。你不要跟谁比,你就跟自己比,我对自己提的要求,比其他人对我提的要求还要高。如果我能不断去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够了。

娱理:不断给自己提高要求,那你怎么给自己减压?

白宇:我觉得有压力就有动力,在工作中如果我有压力了,我就让压力来虐我,我就跟压力对着刚,这样的话我就会更有动力,我是挺默默不服输的一个人。这方法还挺好的,要是你没有压力,一切都很安逸的话,那对自己有要求也没意义了。

白宇对30岁的自己说

我没有恐惧过30岁的到来。说实话,我一直不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马上要30岁的人,我一直还觉得我是一个18岁的少年,主要是我心态太好了。

30、40、50,其实任何一个年龄段都不会让我觉得惶恐,因为人迟早都要面对自己的老去,每个年龄段都应该有自己该去做的事。

我想对20岁的自己说,不错,做得很好。

想对40岁的自己说,希望10年后你是一个帅气的中年大叔,有一头非常非常健康的头发。

三十而立,我觉得从30岁开始,自己应该要扛起一个男人该扛起的事,毕竟父母也老了,家里边我也是男子汉、顶梁柱,更何况我们这个职业,应该也扛起相对应的社会责任。

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但那是心态,我觉得一个人的心境很重要,你可以永远保持一个少年心,但是同时你也要做出男人相应要做到的一些东西。

下一个十年,我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有什么突破。我还是希望能像之前一样,不断逼自己,不断给自己压力,我觉得这样会让我越来越好。

只要你是一把锋利的刀,在哪里都可以切掉任何的东西。


李大笑笑笑笑


18年末的“我们还有信仰”,他谈论了自己被更多人认识以后的心路历程,提出了角色是他的名片。他真的很清醒通透自知,是踏踏实实的演员。

抄一段原话:“非常感谢喜欢我关注我的朋友们。但作为一个演员,我清晰地知道这些热度是阶段性的。这不是悲观,也无关于自卑或者自信,这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认知,用作品说话,角色才是你的名片。不火了会怎样?喜欢自己的人少了会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会一直演戏,一直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摸爬滚打,因为这就是对自己和对爱自己的人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