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买花像买菜一样,成为日常

假如,买花像买菜一样,成为日常。

这是我今天在脑里反复思考的问题。

源于一位顾客说:我们家从来不插花,不懂得欣赏,也没地方摆。她一边强调着,一边无限感概:你这里的花真漂亮。


当年,我们戏称不浪漫的男人过情人节可能会送一把菜花,今天,一扎鲜花的价格和菜花不相上下,那个被娶回家的女人却权衡再三也没有为自己买一扎鲜花。


是没有钱吗?不是的,一餐青菜钱就可以买一扎水养小半月的鲜花。

是不舍得钱吗?不是的,盘点一下你们每年买回来压箱底的衣服,哪一件不比一扎花贵。

是家里没地方放吗?不是的,一个花瓶的位置,放在北上广深,也不至于差这一点房钱。


那么,是什么让女人们,一边感叹着生活一地鸡毛,一边企盼着诗与远方,却,轻易的放弃了,插一瓶花,等微风吹过,闻着淡淡花香,田园,无处不在,诗也不一定只配远方。

她们说,是生活必须这样。


我始终固执的不信。

我只知道,忙到趴下之前,还能看到桌上那束花,趴下之后,花香伴我入眠。这是我们对苟且生活最后的抗争与灵魂里向往美好的最后一点执著。


一束花的差距,就这样不大不小的橫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时不时笑问你:妥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