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程到战略!海军成立71周年,中国水下核威慑或将消灭最后短板

每每提及中国海军的进步与发展,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都是国产航母、两栖攻击舰、万吨大驱、中华神盾驱逐舰和远洋综合补给舰等气势磅礴的水面舰艇。诚然,它们确实代表了人民海军成立至今的最新成就,证明了我们已经具备打造全球第一流水准的水面作战平台。然而,在茫茫大洋上作战,水面舰艇固然重要,但极度致命的水下装备同样不可或缺。相比起水面部队,潜艇部队往往因“过于低调”而被人们忽视……

对于核大国来说,“三位一体”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且最具威慑力的核打击体系,无人能出其右,目前具备“三位一体”能力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国。然而平心而论,在水下核威慑力,即战略核潜艇和潜射洲际导弹方面,我们的底气或稍显不足。

原因很简单,现役的“巨浪-2”导弹似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洲际导弹,而是属于远程弹道导弹。在2019年国庆阅兵解说词中,对“巨浪-2”的介绍是“第二代潜射远程弹道导弹”,而非与东风-31甲改或东风-41相同的“洲际核导弹”,这显然暗示出其在射程上与洲际导弹有所不同。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对传闻已久的“巨浪-3”导弹始终抱有极大的关注,认为其将成为中国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潜射洲际导弹”。

当然,需要先阐明的一点是,国内对洲际导弹射程标准的划分,其实要比国际水平更为严苛一些。按照西方国家或俄罗斯的标准来看,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即可被纳入洲际导弹的行列,如此算来,外界推测射程达7400公里左右的“巨浪-2”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洲际导弹了。

然而,由于核威慑需求、战略核潜艇预设发射海域位置、潜在打击目标位置、潜在打击目标的领土纵深,以及洲际导弹飞行航线等要求上的差异,我们对洲际导弹设定的射程标准门槛通常为8000公里。考虑到中国在1988年才首次使用战略核潜艇发射潜射弹道导弹,本身就比其他国家晚了几十年,再加上高标准必然会提高技术研发难度,现役的“巨浪-2”导弹能够“逼近”洲际导弹的水平,已经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至于“巨浪-2”导弹在射程上的些许遗憾,则可能由令人期盼已久的“巨浪-3”来弥补。迄今为止,有关“巨浪-3”的消息多为猜测,且信息量极为有限。但基本上,各方的一个统一观点是,“巨浪-3”在射程上应该会比现役的“巨浪-2”明显提升一个量级,达到1万至1.2万公里左右。

如此一来,战略核潜艇将不必再冒险前出太平洋占据发射阵位,而是在水面舰艇和航空兵严密保护下的近海海域即可发动核打击。不论是对核潜艇本身的安全,还是对核打击效果的保证,亦或是国家层面的“二次核打击”效果来看,都将是一个飞跃性的提升。

今年是人民海军成立的第七十一年,也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相信在2030年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突防能力更强的国产“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有望现身并列装部队,让我们的水下核威慑力不再有任何短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