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让我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看医生,我真的有病吗?你觉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什么?

用户5547791211


你好,我是熊猫君刘女士。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我也希望你不要太害怕,也不要因此而过度不安。

一、老师询问学生的心理状态给出建议,你万不可给自己消极心理暗示。

(一)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你的老师肯定是发现你最近的心理异常。

所谓心理异常,并不是绝对的有心理疾病。而是这个人无论从情绪还是行为上表现出了和过去不太一样的状态。

我推测你肯定最近在学业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压力。情绪也不稳定。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或者是个宿舍同学相处的时候,你表现出了郁闷、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亦或是你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出现过多好情绪的爆发,甚至是哭泣等等……

所以,你的老师才会担心你有心理问题。

我希望你能理解你的老师,你的辅导员可能暂时也不能确定你是否有抑郁症,正是因为辅导员关心你,才会有此一问。

(二)无论是师长或者是跟我们亲近的人,怀疑我们有心理疾病,我们在第一时间都不能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

任何事情,若无确凿之根据,就切不可着急的给自己“盖棺定论”。

有种效应叫做“墨菲效应”。

从你的角度来解释,就是:怕什么就很有可能会来什么。你越害怕越担心自己有抑郁症,你就会越焦虑不安。

甚至会很快的把自己的一系列糟糕的状态和抑郁症对号入座。

那么,你对于抑郁症本身的疑病恐惧。会导致你的心态更加不好,反而会更不快乐。

二、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有哪些?

(一)你需要了解心理疾病的意义。

心理疾病:是由于内外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破坏了人脑功能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

也就是说,内外不协调,影响了人的整体功能,最后导致影响了一个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使人很难融入环境。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通过人自己的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依旧无法改善。

我们就会称之为心理疾病。

(二)抑郁症有哪些临床特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人有抑郁症的时候临床可见的反应有:

1、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2、严重者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3、身体可能会出现无力感,甚至会出现躯体木僵,患者会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情绪消极,不愿意社交。4、抑郁症有一个时间度量,如只是心情不畅过段时间就恢复,就只是一般情绪问题。抑郁症一般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持续时间长过半年大概率会加重。

如果你出现了以上症状,那么你就需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所警惕,及早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三、面对可能罹患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做?

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我想你的老师也不能确定你是否有心理疾病。只是出于她的主观推测。为了以备不虞。

小刘给你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

万莫讳疾忌医,尽快进行心理测量评估。确定情况是否属于抑郁症范畴。

当我们发觉自己不对劲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抑郁症本身,就逃避检查。抑郁症的确诊是有一个科学的流程的。

你必须要确定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应对。无论你有没有抑郁症,去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老师沟通,并且进行全面的测评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确诊为抑郁症。

那么及时确诊是有很大概率能够在心理疗愈以后慢慢恢复的。

如果确定你没有心理疾病。

也算是排查了风险,卸下了心头这块包袱。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我们的人生都同等重要,你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建议二:

和你辅导员进行一次沟通。不要因为相互的一些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

你的老师之所以会问你是不是有抑郁症,肯定是出于对你的担忧。如果你避而不谈,反而会让教育者更加担心你。

假设你并没有心理问题。

只是最近有心结不快乐,那么和辅导员沟通既能让辅导员对你安心,又可以通过和他人的倾诉交流,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假设你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

那么你和辅导员的沟通,通过双方的交流,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找到你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且辅导员是有义务对你的隐私进行保密的。

只有你的辅导员理解了你,在你未来心理疗愈上才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

建议三:

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消极情绪的持续弥漫。认真的去生活。

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有抑郁情绪的人。往往都会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消极状态。而要保证自己不被这种困顿所影响,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当重要的。

给自己一点时间,把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让自己能放松心情。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

按时吃三餐,保证正常的作息规律。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运动。尽量不要一个人闷在宿舍里,多个朋友沟通交往。

减少孤独感,提升安全感。

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

也难免会出现心理压力。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认真的生活,学会善待自己。

希望你能够变得更好,更快乐。


熊猫君刘女士


谁说你有抑郁症,谁就有可能有。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个喜欢给别人贴标签的人,都有心理问题。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投射。

意思就是说,你觉得别人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有症状不一定是病,有病一定有症状。

这就是心理学的标准。


心理咨询杨老师


心理老师左叔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你提出的“辅导员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让我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看医生,我真的有病吗?你觉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为大学生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你的提问。

第一,高校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学生入校时所做的心理健康普查情况,基本上对自己管理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所了解,例如我们学校对新入学的大一学生都要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普查,了解每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生有没有心理问题;。

所采用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依据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把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没有心理问题的,辅导员和院系不需要关注的;二是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自己通过调节可以解决,或者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三是有严重心理问题,或者各种神经症,心里矛盾冲突激烈,已经明显影响其学学习和生活的,这类学生必须立即做心理咨询,每周一次或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咨询次数,直至症状减轻。

因为你的提问中也没有接待清楚,不知道你的其他情况。因此根据你的叙述,既然辅导员让你去学校咨询室,你不妨就去中心请那里的心理咨询师看看,自己是否有抑郁症,如果没有更好,你可以继续学习和生活,不致影响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如果有,有多严重,需要继续治疗或者到精神病科在确诊吗?这都对你有益。辅导员也是抱着对你负责任的态度才这样对你说的。从我在高校做心理咨询的体会看,辅导员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帮助你而已。

第二,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理疾病,在我们心理咨询实践中是采用这些标准来完成的,这里我给你介绍一种方法,即病与非病三原则。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大脑的机能;因此临床心理学家提出三条原则作为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例如一个人他说自己听到了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了现实世界不存在的事物,那他就产生了幻觉,因为他的精神与外界环境失去了同一性,自我认知与现实事实统一不起来。

二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例如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会有高兴和快乐的情绪,还会向人诉说,但是他却用压抑的语调,哀伤的表情给人说愉快的的事,或者是一件悲伤的事,他却表现出高兴地样子,那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活动没有协调性,内外不一致。

三是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我们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即人格特征,而且还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刺激下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本来一个待人热情,喜欢交往和爱说爱笑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漠,不和人交往,不与交谈,那我们可能就要怀疑他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当然,在心理咨询实践,对心理疾病的界定,还有根据某种心理疾病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症状表现来进行判断的,这里我就不再介绍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