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清平乐》:太平盛世下的背后,是深入骨髓的百味人生

文|黄三斤

王凯、江疏影主演的热播古装剧《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正午出品,必属精品,有《伪装者》、《琅琊榜》等佳作在前,相信大家对于正午的品质还是很认可的,这部也不例外。

这部剧以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一生为主线,很好地还原了这位以仁厚得名的君王统治下的那段历史,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宋朝太平盛世之下的百姓生活状态。

有人评价说这是近几年品质最高的国产古装剧。看剧的过程中你仿佛就是生活在宋朝,感受着几百年前的人的生存境况。因此,本文我将从服化道、剧情台词和演员选角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剧。

01.服装、道具考究,严谨的细节提升视觉效果

全剧整体色调淡雅质朴,服装尤甚。如宋朝官员乌纱帽特有的平脚幞头,朝服的盘领等,还有刘太后执意着衮服的情节中对于改良后衮衣的再现。众所周知,宋代以花鸟画闻名,这一元素也贯穿于始终,不仅仅是作为艺术品的画卷,还有布景,各种生活用品等。以及日常所用的器皿,再现了宋朝官窑所制瓷器的精美。

本剧的礼仪指导兔眠说到筹备与拍摄时的书单有《宋史》、《北宋皇陵》、《文献通考》等等上百本学术文献,足见本剧幕后工作人员的认真。

古代的吃穿住用行讲究且等级森严,无不体现封建礼制。而我们对于这些物件的想象大多来源于文字描写,而剧集中的再现无形中拉近了观众与古人的距离。让人不再觉得它们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晦涩难懂的汉子,而是真实的存在,且无不体现着几百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的智慧,感受着他们的审美。


02.精准拗口的文言台词穿插恰当的口语化对白,严肃又不失风趣

有网友调侃说,怎么他们说的都是普通话,我却听不懂呢?特别是前朝戏的部分,每次上朝,都像是古文版的奇葩说,不明觉厉。虽然如此,但你又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因为有些诗词歌赋都是我们从小到大语文课本的必备篇目!

甚至,网友调侃说范仲淹,请你不要再被贬了,不然我又多了一篇要背的课文

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是生活在宋仁宗时代,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文化是何等繁荣昌盛。

但通过看剧,那些曾经虐我千万遍的文人及名篇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他的经历,他的心境,他的所看所感所思所想都被立体地展现出来。你会理解并由衷感叹自己的浅薄,对于任何情绪我们都只能用最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古人却可以换着花样长篇大论。


03.选角恰当,细腻表演将正剧题材表达出别样趣味

这部剧可谓是大咖云集,就连不起眼的配角都是有姓名的。

首先是赵祯的扮演者王凯,前有《琅琊榜》、《大江大河》等代表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次依然发挥稳定。如在与曹皇后大婚之夜放了皇后鸽子,第二天去见皇后,从进门开始的忐忑,到初见皇后发现皇后并不丑的惊喜,喝水间隙偷瞄试探皇后有没有生气的小心翼翼。

台词虽不多,但一系列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物在此境遇下的内心活动,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太后临终时母子一场的不舍下不易察觉的终于拜托控制的得意、朝堂之上偷偷打盹等等不一而足。

再就是晏殊的扮演者喻恩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吕轻侯。完全不同于深入人心的迂腐的吕秀才形象,他将表演的痕迹寓于无形中,让人相信他就是少年得志的晏殊,他站在那就是一种安全感,仿佛无论什么难题都可以被他化解。

虽然剧在持续更新中,目前出场的新人演员也有不俗的表现。如少年赵祯的扮演者张家硕,尽管出场仅在前两集,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氏而非大娘娘后,冲去陵园找自己的亲生母亲,被晏殊劝阻,在凉亭的那场戏,气愤、克制、不甘、愧疚,年轻气盛又不失真诚,沉熟稳重又带些许稚嫩都被他很好地诠释出来。还有任敏、王楚然、边程等新人演员也将一一登场,持续期待中。


04.《清平乐》虽是古装剧,但是编剧加入了现代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借鉴:

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用现在的眼光看,宋仁宗就像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公务员,还是697的那种,看似拥有着最高的权力,但其实为国家为百姓牺牲了很多,真正顺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行为屈指可数。所以他也会不禁感叹:到底谁拥有这四海?

作为为生计奔波的平民,会羡慕官家站在权力的最顶端,衣食无忧,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而一生都生活在禁中的官家又会羡慕平民的踏遍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由。

不仅仅是在古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是如此。不论处在什么阶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都在期望着自己所认为的圆满人生。高考失利,想着我要是能考上985就好了,而985的高材生却为着没有国际科研大牛的那样意义深远的课题而苦恼。初入职场,想着我要是能月薪过万就好了,而月薪过万的人却羡慕着年薪百万的财务自由。

人外有人,而即便是处在最顶端的那部分人也有着自己的不圆满。就像马云觉得自己最快乐的时候还是最开始月薪只有几毛钱的日子。想法是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圆满,如果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对自己所认为的圆满的追求,那么终其一生也无法圆满。

欲望是自己给自己带上的枷锁,知足才能常乐

宫廷戏里后宫戏是一大亮点,如果用追星的理论来看后宫各妃子与官家的关系,苗娘子是官家的妈粉,皇后是官家的事业粉。

随着剧情的发展,不禁会质疑皇后的人设有点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在入宫前是独立的事业女性形象,曾说如果自己是男儿身就好了,可以帮助官家成就江山大业。

入宫后又纠结官家是不是真的喜欢她,有点转向女友粉的迹象,所以变得郁郁寡欢。相反,苗娘子在入宫之前,太后再三劝告要三思,官家又后宫佳丽三千,不是她一个人的六哥,她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成为不是唯一也要陪着六哥,入宫后也是秉承自己的初衷。所以,她似乎也更快乐。

很多时候,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贪欲,在没有得到之前觉得能得到就是最好的,得到之后,欲望又会改变,想要更多。就像王尔德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或者,有时候就是选择太多,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弊端和优点,而要想都满足唯一的做法就是都要,就如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选择都要。但在

无法满足都要必须做选择的情况下,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纠结,更多的烦恼。我们就是自己将自己束缚起来,给了自己太多的枷锁。不妨多给自己做减法,思想上断舍离,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可能会有更多的快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最高的精神境界

纵观全剧,在众多文人中,最佩服范仲淹的胸怀与心境,他的耳熟能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最好的概括。剧中有一个情节甚是感动,在他因进谏再次被贬,临行前与晏殊喝酒,说自己虽官位不高,但俸禄也比普通百姓高了很多,自己若不尽己责,无功而食,那自己与天之螟,民之螣有何分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确不断提高,且对于经济处于基础地位的共识使得大家对于钱财过分看重,越来越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让人与人之间少了许多真挚的情感。钱财的多寡与幸福程度并不是成正比的。就如多次被提到的《人民的名义》中拥有一面墙的钱的赵德汉,试问他真的幸福吗?

当然,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当时有了很多的不同,但是社会的世代之隔因为有了传承下来的文化而让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了精神上了共鸣,所以这大概也是我们背诵古文学习历史的意义吧!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清平乐》是一部柔和了现代价值观的历史剧,通过考究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仁宗治下的历史画卷,探讨着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人们所面临的共同生存困境和具有借鉴意义的价值追求,轻松看剧的同时,会激发对于这段历史以及相关诗词歌赋的兴趣。还等什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快乐追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