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清平乐》晏殊恐不容于朝廷,于是故意殿前失仪,给了太后贬他的借口,据说因此还为朝廷收获了“大臣直谏不会因言获罪”的好口碑,可谓一石二鸟。

借故求贬是一石,求贬得贬是一鸟,临走送朝廷美誉是另一鸟。可晏殊为什么求贬呢?

李顺容事件被八大王亲自披露给少年皇帝赵祯,少年赵祯去皇陵去寻为先帝守灵的生母被晏殊拦下。人是拦下了,但皇帝“闯祸”却是由身边人负责。泄密的八大王被宣布犯病不许再上朝,晏殊也会被找个名目遭到制裁。太后说晏殊是先帝留给官家的宰相,那晏殊岂会躺在砧板上任人鱼肉?他应付太后事小,隐瞒皇帝生母秘密事大,要想保住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他必须要牺牲一下。

晏殊的牺牲,就是暂时远离朝廷,也正好远离了皇权之争。在太后看来,晏殊识时务,走得算体面;在皇帝看来,晏殊是被迫离开自己,所以隐瞒生母一事肯定也是逼不得已。既然是因为殿前失仪的理由离开,想再回朝也不是什么难事。

是不难,皇帝成年后,晏殊就回朝了。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官家坦言:总觉得先生一去,朕益发没有依靠。

晏殊道:官家已经不是从前的官家,怎么会没有依靠?

赵祯不明,晏殊解释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赵祯喜上心头,却笑而不露。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晏殊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皇帝您是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我们其他星辰都是跟着您转动的,以您为中心,以您为方向,以您为首。

您看这话多悦耳,尚未全权亲政的皇帝听了自然甘之如饴。

晏殊这话说得极有水平。这话是现成的,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话。孔子重伦理纲常,其道德体系就是一种差序格局,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比如推己及人,以自己为中心,再划分亲疏远近,关系就像水纹一样一圈圈漾开。

若说晏殊说这话是在拍马屁,也真是非常高级的马屁了。拍得赵祯身心熨帖,都不追究晏殊当初离开自己时,自己多么被动与无助了。晏殊能给皇帝更好的说辞吗?这已经是最好的说辞了:你已经是皇帝了,你怎么会没有依靠呢?所有的大臣都是你的依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专心于本职,做人与治国的原则也就都有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晏殊不足够坦诚,但皇帝已经接受了他的“解释”。为什么皇帝不深究,可能是皇帝早已认定晏殊是“被迫离开”,他其实并不需要晏殊给他什么解释。但既然皇帝说起“没有依靠”的话来,晏殊抛出“众星拱之”的话来也算是顺理成章。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晏殊一句话,就定了赵祯的心神,果然堪为帝师。

晏殊的棋下对了,官家赵祯依然信任他,愿意听他的话。

但太后是忌惮晏殊的,从太后不满欧阳修中状元就可见端倪。晏殊欣赏欧阳修的才华,在皇帝面前为欧阳修背书,皇帝赵祯却因为民间流传欧阳修的“淫词艳曲”而只给了欧阳修第十四名。于是太后很欣慰,觉得皇帝有考虑自己的意见,也有自己的判断,并未受到晏殊的影响,而鉴于此,晏殊还不足以为权臣。

这一次,官家赵祯既保全了欧阳修,也保全了晏殊。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话说《清平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喻恩泰饰演的晏殊,有书卷气,很沉稳,再也不是当年《武林外传》那个吕秀才了。但整部戏节奏很慢,大家又都话里有话,都看得我很累。让我想起来高中老师拿着上级文件说“要认真学习下文件精神”,仿佛文件绝对不是字面意思。学校是这样,新闻联播也是这样,商业大佬们能从新闻联播里看到政策和商机,我们等平民就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曾经毛主席对他的秘书胡乔木同志说:你跟了我这么久,也只能算是半个政治家。

政治太难。如果我在《清平乐》,肯定活不过一集就死了。神经绷着,处处算计,太累了。

你看商业就没那么精致手段,像李国庆直接就带了数个大汉奔当当抢公章夺权,为了钱,不要体面,这种简单粗暴的土匪模式似乎能让人更乐呵,尤其是当事人的生意是图书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到的公章瞬间被前妻俞渝宣布作废,又够我们乐一壶的。

连他们都能做“知识产业”,岂不是更大的笑话?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不管政治、商业、生活,其实哪一个都可以简单粗暴,哪一个都可以细密周到,只是要不要脸面,顾不顾体面罢了。

《清平乐》晏殊为什么求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