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近日追看热播电视剧《清平乐》时 ,看到这样一幕情节:宋仁宗为安慰公主徽柔,以自己为例子来说明当委屈、生气的时候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年少单纯的公主追问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爹爹喜欢苏舜钦 ,但是他对你口诛笔伐的时候,爹爹难道不伤心吗?”宋仁宗无奈地叹了口气:“苏舜钦这样的世家才子,少年成名,总会有些轻狂,书生意气,说起话来个格外刺心,让人又生气又尴尬,简直恨不得一头撞死在龙柱上。”

当宋仁宗说出这句话时屏幕网友评论全是:子美果然是个炮仗、苏怼怼果然能说、苏小刀、笑死我了,哈哈哈.....等。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那么这个敢把当时大宋最高掌权者都气得想撞死在龙柱上的苏炮仗、苏小刀原名苏舜钦的他为何会被称为苏怼怼?他又究竟是何许人?下面我们来扒扒。

一. 位虽卑,敢道人之所难言

在历史上,苏舜钦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苏怼怼”,官卑职微时就敢上书皇帝,直言进谏。

苏舜钦刚出道时,就碰见了一件大事,宋仁宗准备再次耗费人力物力重建玉清昭应宫,群臣沉默不语,年少气盛的苏舜钦直接跑到登闻鼓院击鼓上书,他在《火疏》中不仅把这次火灾归于人祸,还把矛头直指宋仁宗和太后刘娥,面对着他有理有据的陈词劝诫,最终宋仁宗只好取消修复玉清昭应宫,只是不久后,苏舜钦就被调离京城。

年少时,许多人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刻,有挥斥方遒的渴望,希望自己能改变这个世界,跌跌撞撞过后,疼了,便只希望自己不被这个世界改变,可是到最后发现自己早已被这个世界同化,于是只能笑笑安慰自己:“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嘛”。

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傻子”,即使知道前方山高路又远,尽是沟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苏舜钦无疑也有着那么几分“傻”气,10年后,即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山西突然发生强烈地震,民畜死伤数十万,全国震惊,可满朝文武百官却好像不知道发生这件事情一般,苏舜钦越看越气,上了一篇《诣匦疏》 ,措辞尖锐、毫无顾忌地批评了宋仁宗、当朝宰相王随与副宰相石中立。最后宋仁宗接受了他的意见,罢免了两位才能平庸的宰相,也开始每日临朝听政,苏舜钦呢?表面赢了,但实际上也没有因此得到重用,反而引起了更多权贵的排挤。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除了《火疏》与《诣匦疏》,他还写了不少诸如《感兴》第3首,《庆州败》《己卯冬大寒有感》等诗文,对当时统治者堵塞言路、对主将的怯懦无能、执政者用人不当...都作了尖锐的抨击与指斥,令宋仁宗与某些大臣头疼不已。

值得庆幸的是,性格耿介的苏舜钦生活在一个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且历代皇帝有一个“不杀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祖训,加上仁宗性格宽厚,换在别的朝代估计脑袋瓜早搬了几次家。

而历史上,敢于直谏的人,在后人眼中都特别的威严端正,苏舜钦当然也有这一面,但是同时他又是个文采风流的俗世翩翩公子、有着远大抱负的改革志士、豪放不羁的酒鬼.....

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苏舜钦,字子美,于公元1008年出身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祖父苏易简曾是宋太宗时期的参知政事(副宰相),父亲苏耆曾任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是个不折不扣的世家望族出身。在他21岁时,因为祖荫而得以补太庙斋郎,然而志存高远的他自己不愿无功受禄,便于景祐元年(1034)辞官,凭借着真才实学参加科举考试,后高中进士,再度入仕。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翩翩佳公子

在《清平乐》中曹丹姝与她那一帮北宋白富美姐妹聚会时,总有人用苏子美来戏弄杜家小姐,笑称他既长相俊美又会写浪漫的诗。

究竟他写了什么诗给杜小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真实历史中苏舜钦确实是北宋著名的美男子。

欧阳修曾经夸赞过他的容貌说:

“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意思是,天下的人因为爱慕苏舜钦的才华而想要来结交,等见到真人后,又被他的美貌给惊艳到了。

可见,苏子美确实很美,幸好他生活在女子都比较矜持的北宋,如果是生在魏晋时期,如潘安一样,每次出行时,都会有姑娘跑去牵他手,那就愁煞杜家小姐了。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风流志士

苏舜钦不只生得一身好皮囊,腹中也藏了无数诗书,文笔卓绝,在文豪辈出的宋仁宗时期,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所作的《淮中晚泊犊头》一诗: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在当时就广受赞誉,现在也被选入教材,成为了广大中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了会呼吸的痛。

论诗,他与当时的大诗人梅尧臣合称为“苏梅”,论书法,他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周越齐名,曾巩也曾在文章中记载苏舜钦书法极好,“人争之以为宝”。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而苏舜钦最出名的还是他的文章,他说文一定要倡导古文,希望改变当时浮艳的文风,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先锋人物。

《宋史》说,当时“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在诗文革新方面对当时很多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连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也对他推崇不已,称“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不过苏舜钦虽聪慧,也不乏文才,更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年少成名,又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他,有着典型的书生意气,不屑也不愿意去想那么多官场中弯弯绕绕的事,终其一生都只是个边缘小官,更没法在仕途中大展拳脚,贯彻他的政治理念。

寄情于酒,却终难见逍遥

苏舜钦是个儒雅书生也是个酒鬼,还是个会玩儿花样的大酒鬼,在他的带领下,北宋背诵天团的才子人们的生活也是越发过得有滋有味...

先说他一件与酒有关的轶事,苏舜钦在他岳父杜祁公家里时,每日黄昏的时候都要读书,像旁人那般安安静静地做个灯下美男子就挺好,他偏要撸起袖子,摆上酒,还时不时传出拍桌子的声音,那酒也是消耗得极快,几乎每日都差不多要一斗。

杜祁公很是不解,就派人偷偷去观察他,只见这晚他拿着本《汉书·张良传》在读,当读到悲愤处,他便猛拍桌子,大喝一声,然后喝一大杯酒,当读到兴奋处,又是一拍桌子,喝一大杯酒...如此反复。

观察他的人回去报告,杜祁公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从此他便有了个以书佐酒的趣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以书下酒颇为风雅,也很符合他率真的形象,但仅此,他也称不上酒鬼了,更称不上奇葩,实际上,文雅如他,搞出了许多颠覆形象的饮酒方式并一一取名。

第一种饮法取名“鬼饮”,即半夜不点灯,摸黑与友人干杯饮酒。

第二种饮法取名“了饮”,即一边喝酒一边唱挽歌,大哭,以致于别人都以为有人死了,他们在送葬。

第三种饮法取名“鳖饮”,即喝酒时,把自己裹进席子里,喝口酒,伸出头,再缩进去....像乌龟一样。

第四种饮法取名“鹤饮”,即将酒分别置于两棵树上,喝一杯,就爬上树,再喝一杯,就爬上另一棵树,直到爬不动为止。

看到这些种种奇特的饮酒方式,只想对他道句“玩,还是大佬您会玩”,可是凡此种种乖张的行径,真的是您想要去做的吗?

或许您更想要的是能够端肃地站在朝堂上,铿锵有力地陈述您为国为民的政治主张,而高高在上的君主与大臣们也能听进你那像针扎似的肺腑之言。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只是,纵然“忠言逆耳益于行”,可真正愿意听,又听得进去的有几人,唯有邀明月,把酒话一二,酒虽伤身,多喝无益,但酒也是个好东西,它能在你纵情山水之时为你助兴,能在你意气风发时使你更加豪情万丈,能在你苦于落笔时为你寻找灵感,亦能让你前行受挫时,暂时遗忘了痛苦、遗忘了忧愁、甚至愤恨...奈何百转回肠后,更添愁。

三.未忘天下之人,天下亦不敢忘之

时光匆匆,曾经的愤青少年郎长成了一名愤青大叔,宋仁宗庆历四年秋(1044),恰逢赛神会,苏舜钦与同僚刘巽合计了一下,动用部门卖废纸所得的钱,筹划了一个酒会,为表示公私分明,苏舜钦还特意自掏了10两银子作为买酒钱,而被邀请来的宾客也都自掏腰包拿出数量不等的喝酒钱,这本不是什么严重的“违法乱纪”,但由于宴会前他控制不住自己,怒喷了当时想自掏腰包参加的太子中书舍人李定而吃了“闭门羹”的李定一怒之下,将苏舜钦公款吃喝、招伎玩乐的行为添油加醋,渲染得满城风雨。

当时属于吕夷简一派的御史中丞王拱辰得知此事后,嘿嘿一笑,心想终于可以将范仲淹一党一网打尽了,便立即上书弹劾苏舜钦“监守自盗”,就这样苏舜钦等人被问责罢官,宰相杜衍也受牵连,被迫下台。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在这件事上苏舜钦不无冤枉,被当成了“政治牺牲品”,但深究,也并非没有他自身的原因。

《红楼梦》里有一幅很妙的对联,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意思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苏舜钦作为官宦子弟,平日里耳濡目染,也没能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人处世也缺欠通达,其实对于李定等靠祖荫才能得到官位的人,他可以看不起,也可以编个委婉的理由拒绝,可是他偏偏连装都懒得装。

富有书生意气的人,常常都会抱着“有理走遍天下”的信念,雄赳赳气昂昂地尽管往前冲,碰壁自然难免,但总有那些个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仍然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书呆子”,让人觉得他傻又让人觉得他难能可贵,毕竟在社会上打滚多年,还不被利益熏染初衷,带着一腔孤勇就敢大步往前走的人终究还是太少太少了。

苏舜钦被削职为民,逐出京城后,就到了苏州定居,在那里他开始寄情于山水,写了大量内容新鲜恬淡的诗文,如《初晴游沧浪亭》、《淮中晚泊犊头》、《夏意》等,借此来安慰自己,

已看淡世事沧桑,内心也已安然无恙。

《清平乐》:大宋文豪天团颜值与嘴炮担当,有的不只是张帅脸

可是自欺欺人终究也只能欺得了一时,隐居期间的他始终处于一种既达观又痛苦,既自适无奈又焦躁不安的矛盾中,因此又写了一些暴露世态炎凉和政治黑暗的诗文来排解心中的忧愤之情,如 《答韩持国书》、《淮中风浪》、《夏热昼寝感咏》等。

几年后,庆历八年(1048),他复官为湖州长史,

可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带着他嘴炮神功与未来得及实现的政治主张逝去了,时年仅四十一岁。

纵观苏舜钦的短短一生,他都只是一介小官吏,可千百年后,历史忘记了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却记住了他,记住了这个“位虽卑,敢道人之所难言”,永远以天下为己任,将满腔的情怀化成一沓沓直指症结的奏章、与一纸纸直抵人心的诗文的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