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鱼,全中国人喊你回家!北海这里给你安了一个温暖的窝

北部湾是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广西及越南之间的一个美丽的海湾。广西有句俗话说得好,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部湾海滩,这里的海水一天内只有一次潮水涨落,沙滩海景虽然赶不上巴厘岛,但不比它差多少。

4月初,地处北部湾的北海市沙田镇,一个叫大刘的渔民,一上岸就大声说看到人鱼了。他说本来打算收船回家,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便顺着夕阳看过去,不远处的礁石旁有个像人一样的东西坐着那里,初看以为是个人,他便对着身影大喊了几声,结果那东西一晃就不见了。由于没有拍到现场视频或相片等证据,大家就当做茶余饭后谈资,最后不了了之。

北海渔民说的“人鱼”,其学名叫儒艮,在北部湾很多地方都称它为海猪、海骆驼。因为它的头是圆形的,有时候还会顶着一些水草,远看像头披长发的美女,胸前的鳍很像人手,还喜欢靠着海礁休息,总让人误以为是人鱼。

据大自然杂志介绍,儒艮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长满海草的浅海区,北起日本冲绳县,南至澳大利亚。在我国,儒艮分布地区比较狭窄,除了广西北海的儒艮自然保护区外,广东和台湾南部沿海以及海南岛西部沿海也多次发现其踪迹,不过数量稀少。

01古人早就发现鱼人,说它像人又像鱼

千万年前,人鱼(儒艮)本来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一些陆地相继变成了汪洋大海,人鱼也被迫转移,只好生活在海里。关于人鱼的历史记载,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就从未间断过。

中国史书中也不乏有关人鱼的记载。从夏朝开始,人们就将儒艮误认为是奇怪的“水中人鱼”。山海经中将人鱼称为“鲮鱼”,说这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像人又像鱼。

后来还有关于鲛人的记载,说的其实也是人鱼。《搜神记》中这样描写:“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南朝时的《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继承了《搜神记》,“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

中国的记载有点像神话故事,然而西方国家关于人鱼的记载更真实。1522年航海家麦哲伦的日记中,就记载他在航行时发现过一头人鱼。之后的1608年,荷兰航海家哈德森也发现了一群人鱼,并跟踪了几天,进行了详细记录。

02大嘴巴几乎占据了整个头,眼睛小还近视,长有一对打架用的獠牙

儒艮是马来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海洋的女儿”,它是海牛目儒艮科草食海生动物,也是世界上稀有的海洋哺乳动物,著名生物学家潘文石教授把它称之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动物”。如今,还有很多人仍把它与海牛混为一谈,说它是大海牛。

儒艮身子大而且长得比较笨重,很像个纺锤,体长2.4-3.0米,3米以上的个体相当少见,体重300-500千克,雌儒艮的体型会比雄儒艮大一点。

它的头圆圆小小的,配上一双又小又近视的眼睛,头顶还光秃秃的;脖子很短,几乎没有,但仍能有限度的转动头部或点头;儒艮没有外耳壳,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但听力灵敏。

长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嘴巴。又宽又平的大嘴巴,位于厚重吻部的末端下方,上唇呈圆盘状,占据了头的大部分;别小看了它嘴边的短须,那是它进食时的重要工具;嘴里还配备了一个大舌头,这样一来,儒艮在进食时能将沙子排开,否则,泥沙与海草齐下,肚子怎么受到了。

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在它潜水时,周围的皮膜可以盖住鼻孔。据统计,儒艮平均10-15分钟上浮水面换一次气。看来,它还需要继续进化,得像鱼一样有个鱼鳔才更好,因为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为儒艮提供足够的氧气。

不论雌性还是雄性,成年儒艮都长有一对和大象牙一样的又长又尖的獠牙,雄性的獠牙比雌性的要长,这些獠牙主要在争夺配偶及防御敌人时起作用。

儒艮的肚皮很白,胸前有一对乳房,皮肤厚厚的且布满皱纹,全身呈灰色或橄榄绿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来得浅,长着一些稀疏的短细硬毛。

儒艮的头部和背部的皮肤非常厚实,骨骼也十分致密,还能起到压重的作用,用来抵消海底摄食时产生的浮力。此外,厚实的皮和坚实的骨骼,面对鲨鱼等天敌的攻击时,能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03喜欢躺在海底,水下功夫一般,游泳时速不超过4千米

儒艮看起来很害羞,但喜欢2-3头成群活动,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甚至会出现数百头的场面。

平日里,儒艮看起来懒洋洋的,好像一辈子都没睡过觉。除不时出水换气外,儒艮吃饱后基本上都是慵懒地躺在30-40米的海底岩礁附近,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遨游,难怪那么胖!

虽然天生是个“高度近视眼”的种,但老天爷还算公平,给它们配上一双灵敏的耳朵。它们生性胆小怕事,只要稍微受到了一点惊吓,就会落荒而逃,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能看到儒艮。

儒艮不愿运动,行动起来也比较迟缓。经常浮出水面呼吸,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有时候它们用尾肢踩水,露出半个身子;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天天在水中生活,它的水下功夫还不怎么好,游泳时速不超过4千米,即使被鲨鱼追赶,逃跑时速也超不过10千米。

04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像吸尘器一样吸食海草,可挨饿一个月

儒艮到底吃什么呢?它是吃素的,而且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还从不挑食。当然,它最爱吃的素食还是海草,辅食小蟹、海鞘等来补充营养。海草主要是茜草和喜盐草,但也会经常尝试海藻、灯心草与禾草等其他的海底植物。

它还真会吃,这些海草具有较少的纤维素和较高的营养,蛋白质和淀粉比较多。儒艮喜欢吃茜草是因为茜草的根里淀粉比较多,喜欢吃喜盐草只是因为它长的比较快而已。

儒艮经常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上岸。但也有人见到海牛爬上了岸,还在吃高草。不过动物学家认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儒艮是不会铤而走险上岸的。

儒艮的进食时间通常与涨潮时间大概一致。海草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必须等着涨潮,海水把海草都淹没,儒艮才能赶快趁机会吃口饭。而且,跟着涨潮走是很省力的,大海就会推着你前进;到了退潮,大海又把你推回家。

儒艮吃的真多,每天的食量相当于它体重的5%-10%,大约要消耗30-50千克的水生植物,有人说它一天醒着就是为了吃吃吃!为了吃饱,它们每天要花费十几个小时,而且不分三餐的。吃饱以后,就会找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趴着养膘。

儒艮在如雾般的海底的沙尘里穿来穿去,十分有趣。它进食的姿态很独特,动作很像水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看起来像“吸尘器”一样吸食海草,它们不会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用大嘴来摄食,当地渔民称它为“水中除草机”。

这家伙非常能耐饿。即便是幼小儒艮,也可以挨十天半个月,成年儒艮饿一个月没一点事。据说儒艮最多能200多天不吃东西,但这一说法目前没有取得有力证据。

05许多雄的同时抱住一头雌的交配,母兽常抱着幼崽在海上喂奶

雌儒艮在10-17岁时怀第一胎,以后相隔3年左右怀胎1次,每胎产1仔。每当雌儒艮发情的时候,那她真是个香饽饽,一群雄儒艮都游在她身边围着转,而别的雌儒艮会想办法逃开它们。

这时的雄儒艮会跳一支舞,用尾鳍拍水、泼水,还不断旋转着身子。跳完舞蹈,一只雄壮的雄儒艮会由下方抱住雌的,开始交配,而别的雄儒艮并不是在旁边看戏,也彼此推挤并同时抱住雌儒艮,这动作真是惊吓了人类!紧接着的几天内,数头雄儒艮会追着一头雌儒艮反复进行交配。

雌儒艮怀孕后,妊娠期约为11-14个月,幼崽一生下来不久体长就有约1米,重约20千克。但是幼崽的生命很脆弱,皮肤很薄很嫩,常常成为鲨鱼口中的美食。

儒艮的哺乳期较长。幼崽3个月后才开始吃海草,但多半要等到18个月大时才彻底断奶。幼崽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7-9年,一直跟在雌儒艮身边,寸步不离,而雄儒艮几乎对后代毫不关心。

雌儒艮在哺乳期,常用前肢搂抱幼崽喂奶,使头和胸露出水面,远远看去,很像是有一个女人坐在那里喂孩子似的,所以常被人误认为是“美人鱼”。

06四千年的捕杀中,儒艮岌岌可危,处于灭绝的边缘

目前全球仅有10万头儒艮,80%分布在澳大利亚,其它地区加起来不会超过2万头。可怕的是,这个数字仍然在悄无声息地减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儒艮走向灭亡呢?

其一,人类的活动,包括船舶撞击、渔网缠绕、海洋污染等问题,造成了儒艮的栖息地丧失,食物匮乏。被人类污染过的近海,海底水草遭到彻底破坏,周边发展起来的养殖业导致这里的海草逐渐衰退,儒艮面临饥饿的威胁。

并且除了鲨鱼、逆戟鲸之类的海洋猎食者之外,人类也会捕杀儒艮。

其二,人类疯狂捕杀儒艮。自从4000多年前人们发现了儒艮,就开始对它进行大量的捕杀。

当时有一种荒唐的说法,说儒艮的肉味非常鲜美,用儒艮炼出来的油还有很好的滋补效果,吃儒艮肉可以长生不老。

而且,它的骨头也被人用来雕刻文玩,而它的皮也会剥下来制作皮具。印尼的阿鲁群岛上有用儒艮牙的未端做成的香烟嘴高价出售,印度南部的一部分人认为儒艮像猪,总想杀死它们。

其三,数千年的捕杀中,儒艮岌岌可危,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儒艮数量的减少,又导致因近亲交配,而使整个种群灭绝的危险。

其四,遗憾的是,聪明的头脑并不足以保障儒艮的生命安全,它们的行动能力实在是太差了,遇到鲨鱼、虎鲸与鳄鱼之类的猎食者,基本上是送货上门,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其五,儒艮的繁殖能力较低。根据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雄儒艮12岁左右才能够具有繁殖能力,而雌儒艮需要长到15岁左右。雌儒艮每次产仔的数量也仅仅1只,并且等到下次怀孕至少需要3年甚至更长。

07中国海域的儒艮真的灭绝了?

近年来,中国儒艮的数量急剧减少,就连北海过去常见到儒艮的海区,目前也很少出现,更不用说海南与台湾了。广西大学一份报告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儒艮似乎失去了踪迹。

20世纪50年代,广西北部湾一带还是儒艮成群,当地渔民将其奉为神明,很少捕捞,直到1959年1月,当时为了科研需要,当地政府才捕捞了23头儒艮。

20世纪70年代,沿海各地渔民开始大势捕捉。其中,1970年初,北海一次就捕捉了40-50头,加上其它地方捕捞活动,整个70年代,大约有上千头儒艮被杀害。80年代与90年代,沿海的儒艮慢慢绝迹。

21世纪初,偶尔发现零星儒艮活动。2000年,北部湾海域发现5头儒艮活动;2002年,北海北暮海域发现2头儒艮,沙田村渔民发现5头儒艮。2004年4月,北海市铁山港渔民庞能林发现一头成年儒艮,当它浮起时,整个头都露出水面,连小小的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但保护区工作人员赶到后搜索几天再也没有出现。

随后的5年里,没有发现一只儒艮的踪影,直到2008年6月,才在海南岛文昌市东郊,发现一具被船只撞死的儒艮尸体,专家在该海域搜索没有找到儒艮踪迹。

最近10年,中国沿海没有一处出现过儒艮的痕迹,尽管时有渔民说看到过儒艮,但他们没有提供视频证据,不足为信。许多学者甚至怀疑,中国海域的儒艮已经灭绝了。

结语

如今,尽管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立法着手保护儒艮,中国还把儒艮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广西合浦设立了专门的自然保护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拆除了几个码头,并明令禁止污染物直接入海……但是儒艮的未来依然很不乐观。

人鱼,回来吧!全中国人都在喊你回家!北海这里已经给你安了一个温暖的窝。


雪灵谷动物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大自然杂志、通讯生物学、科学大观园杂志、中国科学报、中国动物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