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学者用鸟屎发文讽刺SCI灌水现象

石墨烯随便掺杂就能发文章,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自从石墨烯在2004年被发现以来,它就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传感器,晶体管,柔性显示屏,海水淡化,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电催化剂等等,只要你能想起来的领域基本上都有石墨烯的身影。

说起新能源材料和电催化剂,我就不困了,这就是本人研究的领域啊,石墨烯的文章比比皆是,石墨烯发完了,然后各种N,B,S,P掺杂的石墨烯都来了,大家玩得都很开心,掺杂一个就是一篇文章,一个不够,再来掺杂两种的,两个不够来三个,然后用神奇的、通用语言“synergistic effect”来解释性能的提升,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嗯……不断增多的手机镜头。


更神奇的是,甭管掺杂的是吸电子的还是给电子的元素,结果都是催化性能好好好!!!元素周期表中有84个稳定的元素(除去气体和碳),那么单掺杂的催化剂就能有84个,双掺杂的就能有3486个,三个掺杂的话就是95284个,四个掺杂那就是2*106个,再加上每种材料能在多个领域内应用,妥妥的文章增长点啊!瞬间不愁没文章毕业了!

为了看一下这个石墨烯掺杂到底有多火,本人特地在Web of Science上进行了查询,以dope,graphene为关键词查询标题带有这两个词的就有9783个,2019年发表1695篇,18年1669篇,17年1555篇,16年1306篇,数目随着时间还是增长的,相信这个趋势还会保持!


石墨烯掺杂作为电催化剂的文章比比皆是啊,不同的石墨烯合成手段结合各种元素单掺杂,混合掺杂,SEM,XPS甚至同步辐射等表征,再加上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提升一下意义,拔高段位,这就是一篇文章了,妥妥的套路模板。这种文章的创新性和价值在哪里呢,是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呢?

于是,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出来抨击一下这种歪风邪气,今天来自多伦多大学的Lu Wang就发表文章,用鸟屎(你没有看错,这真是一篇有味道的推送)来作为原料之一来合成多元素掺杂的石墨烯,与常规合成方法比较性能。

你们不是牛逼吗?各种高大上的仪器来合成与表征催化剂,看看你们千辛万苦合成的催化剂的性能与我的鸟屎相比如何?论文名字起得也非常有意思,“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东北话翻译过来就是“啥破烂玩意都能提升石墨烯催化性能?” 。这个Crap这个词非常到位!



作者利用两种方法来合成石墨烯,一种是Hoffmann method,加了鸟屎(bird dropping)和不加鸟屎的分别记为Hu-GO-BD和Hu-GO,另外一种是Hummers method,加了鸟屎和不加鸟屎的分别记为Hu-GO-BD和Hu-GO。

然后作者对其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A) Ho-GO-BD, (B) Hu-GO-BD, (C) Ho-GO, (D) Hu-GO表征可以看出石墨烯的片层结构,证明了石墨烯成功合成了

。还进行了面扫mapping(原文图片不清楚,此处就不放了),证明了含鸟屎的石墨烯确实含有大量的N,S,P,而不加的石墨烯只显示C和O。此外拉曼也证明了D/G峰的值为0.87(Ho-GO-BD), 0.90 (Hu-GO-BD), 0.93 (Ho-GO), and 0.94 (Hu-GO) ,说明了带有鸟屎的Ho-GO-BD和Hu-GO-BD的缺陷更少。这也与图2中的XPS结果一致。


图1. 合成的石墨烯SEM表征


图2. (A) 全谱XPS扫描(A1) Ho-GO-BD, (A2) Hu-GO-BD, (A3) Ho-GO, (A4) Hu-GO、高精度 XPS :C 1s (B) Ho-GO-BD, (C) Hu-GO-BD, (D) Ho-GO,(E) Hu-GO.


图3. 四种材料的电催化性能(A)ORR,(B)HER。

最后,作者测试了一下电化学性能,如图3。图3A,起始电位分别为 -273 mV (vs Ag/AgCl) (GC), -207 mV(Ho-GO), -210 mV(Hu-GO), -173 mV for(Ho-GO-BD), -139 mV(Hu-GO-BD),相比于GC,四种材料电化学性能都得到了提升,Ho-GO-BD和Hu-GO-BD具有更低的电位。图3B所展示的趋势也大致相同,Hu-GO-BD显示出最低的过电位,这是由于鸟粪中含有额外的掺杂剂。

总之,作者证明鸟屎处理的石墨烯确实使石墨烯比非掺杂石墨烯更具有电催化作用。鸟粪修饰石墨烯和非掺杂石墨烯都具有相同的形貌。用鸟粪装饰的石墨烯在材料中含有额外的N,S和P,这些修饰的石墨烯对ORR和HER都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被认为是ORR和HER的潜在多功能催化剂。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0184

这篇文章算是给各位科研人员提了个醒,不要追随潮流,做修修补补的实验,发边边角角的文章,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同时也浪费了国家的财政,对科研的进步没有丝毫意义!历史的洪流冲洗不掉的只有那些真正解决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