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最近,来自浙大、南京理工、北航、华中师范等国内数十家高校的研究人员遭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批量撤稿30余篇。相关的新闻大家可能也都听说了,我们在上一次论文抄袭的推送中也稍有提及(

活久见,江苏大学戴美凤教授抄袭国外本科生论文,被撤稿、处罚!)。

在这次批量撤稿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伪造同行评审“几乎存在于每篇被撤稿件中:“there was evidence suggesting authorship manipulation and an attempt to subvert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同行评审”“伪造同行评审”、以及如何做论文预审?

同行评审peer review

笔者先来解释一下同行评审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内容主要来自Elsevier)。

审稿人(reviewer)在学术出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行评审系统是为了验证学术工作,帮助提高发表研究的质量。

尽管同行评审(peer review)存在很多的争议,但其仍然是唯一被广泛接受的研究验证方法,并已经持续使用了大约350年。尽管对同行评审的公正性同样存在争议,但研究界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同行评审是科学评价的最佳形式。

出版研究协会(Publishing Research Consortium)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2%的研究人员认为,“没有同行评审,科学界就会对科学交流失去控制。”

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有不同的形式:

(1)单方盲审:在这种类型的审稿流程中,审稿人的名字对作者是隐藏的。

(2)双方盲审:在这种类型的审稿流程中,审稿人和作者都是匿名的。

(3)三方盲审:审稿人是匿名的,审稿人和编辑都不知道作者的身份。

(4)开放式评审:在同行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和作者彼此都是已知的。

许多人认为,开放式评审是防止恶意评审、制止抄袭、防止评论者按照自己的日程行事、鼓励公开、诚实的评论的最佳方式。但另一些人也担心开放式评审会导致不诚实的审稿意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审稿人出于礼貌或对报复的恐惧,很可能会保留或降低批评的语气。

笔者认为每一种同行评审形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人们对同行评审永远会有不同的见解,同行评审也永远不会绝对的公正、让所有人满意。Elsevier也对同行评审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甚至有作者发表了关于同行评审的SCI论文,由此可见,同行评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伪造同行评审fake peer review

伪造或操纵同行审议是一种最近比较流行的欺诈方法,操控者伪造众多评审者的马甲和电子邮件,利用这一方法来审议本人递交的论文。

除了最近的30余篇撤稿事件,还有比较轰动的“陈震远论文审稿造假案”。2014年,美国科学读物出版商SAGE宣布,撤销台湾研究人员陈震远的总共60篇学术论文。根据陈震远本人的交待,为了发表文章,他伪造了虚假的同行评审和引用圈,建了130个虚假电子邮箱账号,达到了自己写文章推荐给自己审稿的目的。

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笔者自己的评审、被评审经历

笔者投过几篇SCI论文,帮助导师审过SCI论文,也做过SCI论文的审稿人。

(1)先来说说笔者自己的投稿经历,每次Elsevier投稿都要推荐审稿人,笔者基本都是推荐自己参考文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有时候,论文会遇到找不到审稿人的情况,这会耽误很长的审稿时间。

(2)再来说说,笔者帮导师来审稿,我帮导师审稿还是很认真的,尤其是国内期刊审稿还有审稿费,导师会给帮忙审稿的学生。笔者也遇到帮老师评审一些认识人的论文稿件,它没有伪造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只是为了节省审稿时间和提高接受概率。现在回想,这肯定是错误的行为。

(3)后来,笔者发过几篇SCI论文,毕竟专业圈子很小,笔者也曾经有过一次找认识的人帮忙审稿的经历。现在笔者回想起来都会后背发凉,万一被撤稿怎么办!

(4)我没做过也永远不会做的:自己建立虚假邮箱账号,自己做自己文章的审稿人。“伪造同行评审”可以让你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是这只是饮鸩止渴。其后果可能会断送你的整个科研生涯和研究工作。

主编注:其实只要推荐的人在学术上符合审稿人标准,找熟人来做自己文章的审稿人本没有什么,需要批判的是那些找熟人而且还提前打招呼的情况

专业学术评审

同行审稿不是完美的,但确实是目前最好的一种学术交流、检验形式。我们不应该去挑战同行审稿规则,而应该顺应现下规则,在规则内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每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被接受,提升论文接受概率的初衷没有问题,但“伪造同行评审”的方法错误了。在高校,你可以让导师帮忙检查、修改论文稿件;但工作以后,我们很难找到能帮助你的人(同事、领导就算愿意,估计你也不愿意,哈哈)。

投必得学术评审服务就是文章在提交某本期刊之前获得同领域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建议。投必得的专家团队在不同的领域已有多年的审稿经验,会从审稿人的角度对文章的不同方面做出评价,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对文章整体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价,并提供可以提高学术质量的建议;对文章的创新性和专业领域贡献度与影响力作出评价;指出文章中的语言问题和语法错误,给出文章各个部分的改进建议。通过专业学术预审,大家可以找准论文问题,针对性修改,提高论文被接受概率。

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总结

关于“同行评审”,笔者想引用哈佛终身教授何毓琦的观点作为总结:同行评审是科研评价最糟糕透顶的方式,但是,历史实践证明,其他任何方式比同行评审更糟糕。

好的科研工作,或许会被错误评价,但是,再加上“时间检验”,这个同行评议虽然有种种弊端,但却是科研评价的最佳方式。

学术研究容不得你作假,轻则被撤稿处罚,重则损害他人生命财产,与犯罪无异!切莫因小失大,自毁前程!

科研警示录:最近导致大批量SCI论文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