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周报」民宿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残疾人返乡创业带乡亲致富

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晓欢: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打造特色小镇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培养“文化能人”,“护根”乡土文化

25日,河北沧州市东光县秦村镇白庄村“乡土文化能人”泥塑艺人王龙岗、陈淑珍夫妇在进行创作,他们的泥塑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走向海外。

残疾人返乡创业,创办红柚基地创收

湖南省双峰县的红肉蜜柚种植示范基地,残疾人蒋年发带动3000余农户及300多名残疾人发展红柚产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该种植基地,并创立了“年发样样红”品牌,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农村公路建设将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

11月22日,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为落实农村公路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创新质量管理措施,建成质量耐久、工程耐用、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提供了制度依据。

“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召开

11月22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22日在京召开第一次对口协商座谈会,围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实施乡村振兴”协商议政。

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贵阳举办

11月24日-25日,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乡村振兴中的企业责任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

广西柳城华侨农场万亩蜜橘大丰收

广西柳城华侨农场万亩蜜橘进入成熟采摘期,当地侨乡蜜橘种植面积为1.7万亩,蜜橘总产约4500万公斤。近年来,该农场大力发展蜜橘产业,让许多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广西武鸣:基地养殖助增收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桥东村在脱贫攻坚中,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种羊养殖基地,以“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提供良种种羊、统一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饲料、统一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脱贫。

通河民宿提走旅游小镇的金旅行箱

11月25日,2018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在海南省拉开帷幕。同时,旅游传播类大奖TC奖也在此次论坛上颁发。通河县人民政府铧子山电影主题民宿聚落与乌镇、古北水镇等知名文旅小镇,一同获得“年度文旅小镇品牌榜”。

民宿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安徽省庐江县万山镇利用流转的近100亩山地和茶地等发展民宿区,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集民宿、餐饮、休闲、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实现多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民宿经济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象山最火的网红乡村旅游线路:“登玻璃栈道、尝源头海鲜、宿花墙民宿”。蟹钳港畔的花墙村是闻名全市的民宿集聚村,这个村的民宿床位从去年的600张猛增至近1100张,但在周末仍然一房难求。

全国50所农业科技院校汇聚长沙研讨农科人才培养

11月24日,为期两天的中国作物学会作物学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全国50所农业科技院校师生代表齐聚湖南农业大学,就新时代如何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等问题展开研讨。

四川:“惠农通”覆盖全省70%的村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创新金融产品“惠农通”,不断延伸服务半径,优化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