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把“鼻涕”吃下去了,真呛


导报君语

来吧,吃点秋葵能减肥。



在十多年前,秋葵可谓是网红蔬菜。她那如消瘦杨桃般的身段、鼻涕般的口感以及青草般的味道,虽然只有在高档餐厅能吃到,但是也迅速获得不少食客的青睐。不过现在,满大街都能看到秋葵,让导报君不禁感慨:“这位‘网红’过气了......”



秋葵啊,青草味的“鼻涕”~


目前,秋葵作为一种主流蔬菜,又叫黄秋葵或羊角豆

,已经在世界各地种植。有学者认为秋葵起源于南亚的印度,因为这里有秋葵的拟亲本原产分布;而另一种声音则说,秋葵发源于西非的埃塞俄比亚,他们认为是非洲人驯化了这种食材,这里是秋葵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存在,据讲在13世纪前,埃及人就已经开始把它们当成蔬菜食用了。


不过,秋葵味道其实并不出众,它不甜不酸也不辣,倒是黏滑的口感及略微违和的青草味道给食客留下很深的味觉印象——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惧怕这种感觉,像是在吃鼻涕一样可怕。这黏滑的口感来自秋葵自身的黏液,尤其是鲜嫩的秋葵,一掰开就能看到透明的黏液流出。



营养专家介绍说,秋葵的黏液主要由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构成,包括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多糖等等。由于人体缺少相关的酶进行水解,所以膳食纤维没办法被人体分解吸收,不会产生热量,只能在肠道走一遭,随后排出体外。因此,

膳食纤维能让人产生饱腹感,刺激肠道蠕动,也被认为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但要明确的是,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这种功能,并非秋葵独有。


所以,完全依赖秋葵减肥,甚至是把秋葵当成网红保健品来对待,实在是有点过了。



秋葵啊,加点芥末更好吃~


而一说到秋葵的食用,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冰镇秋葵”这道菜。事实上,秋葵在国内流行起来不到10年时间,而在前4、5年里,人们一直在探索最适合国人口味的秋葵菜式,包括“清炒秋葵”“蒜蓉秋葵”等,直到前几年,广东一带才有厨师开发出秋葵白焯后冰镇再蘸芥末吃的凉拌吃法,从此风靡国内。不少人认为,这道菜与其他冰镇、刺身类菜式相仿,蘸芥末是为了符合约定俗成的吃风。

而其实,秋葵本身就是该与辣味搭配的食材,蘸芥末只是一种大家都认同的方式罢了。



其实,很多日式居酒屋早已有“冰镇芥末秋葵”这道前菜,我们只是将其借鉴过来重新包装而已。实际上,日本人对秋葵的吃法研究时间比我们长得多,炒、煎、煮、炸(日料中有“秋葵天妇罗”)、蒸等方式都尝遍过了,但比较受欢迎的依然还是这种冰镇吃法。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食用秋葵的历史比我们长,例如印度用秋葵制作咖喱的历史已经有好几百年了,美国南部的传统菜式“秋葵浓汤”也是鼎鼎大名的。而他们处理秋葵的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都与“辣”相配:日式秋葵配芥末、咖喱秋葵配黄姜、美式秋葵配檫叶。而除此之外,西班牙、法国、西非、阿拉伯等地区的秋葵菜式,几乎无一例外用到以辣调味的方法。



究其原因,大抵和秋葵本身的味道和口感有关。秋葵的正式中文名叫做“咖啡黄葵”,意思是秋葵有咖啡般的苦味(秋葵里的“豆子”干燥后确实可以制成“秋葵咖啡”),而又由于鲜嫩的秋葵果子含有黏液,所以在鲜制时口味难以把控,配咸、甜、酸皆不易提升其味道。而唯独辣味可以缓冲秋葵的苦涩,甚至说可以把食客的注意力从“黏糊”转移到辣的刺激上,从而将秋葵爽滑的口感尽量体现。



所以说,“冰镇秋葵”蘸芥末并非是约定俗成的“冰镇—芥末”搭配,而是秋葵与辣味搭配的一种间接表现。事实上,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个搭配的话,还可以创作出更多口味更好的秋葵菜肴。


图文 | 龚智南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编辑 | 吴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