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被冷落的炮台——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位于南宁市人民公园内,望仙坡顶。整个炮台由炮台、大炮及围墙三部分构成。1917年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扼守南宁,下令拆除望仙坡上的六公祠,筑起炮台,并从龙州县平公岭上运回一门德国克虏伯制造的线膛炮架于台上,工程于次年7月竣工,命名为“镇宁炮台”,寓意镇守南宁。是南宁市现保存最为完整、古老的炮台。

进入人民公园南门后直走,上台阶,坡顶就是炮台

入馆须知:不要穿拖鞋!周一闭馆

炮台内的德制克虏伯大炮

侧视图,该炮的许多部件均已丢失,比如炮闩,转向手把,瞄准装置等,只有大部件保存了下来

该型火炮为典型的架退式火炮(即火炮的后座方式为架退式,以后会专门推出关于火炮炮膛,后坐,瞄准等关于火炮的详细文章,本人曾是一名炮长)。火炮的高低装置与发射装置(炮身等)装在一个较小的基座上,通过导轨与基座连接。图中黑圈位置,两大部件之间有滚轮。红线标注为一个斜坡,火炮后坐后因为地心引力而通过滚轮滑回发射位置,即完成后坐与复进。现在的大口径火炮后坐方式一般为管退式(一些大口径迫击炮依旧采用固定式钣座承受后坐)

大炮的方向轮与导轨,射界接近270°,为东西南方向,这对于这样的一个炮台来说,不能360°无死角射击是致命的,毕竟不像某些海防炮。之所以无法向北,有个说法是陆荣廷是武鸣人,在北方。

火炮的炮口,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膛线(使炮弹旋转提高飞行稳定性从而提高精度)

不得不说素质是个好东西,可有些人偏偏就不要,注意炮管里的塑料瓶。

炮台内放置的明朝铜钟,其高1、8米,口径1.2米,重1000多公斤,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悬挂铜钟,也是南宁难得的珍贵文物和艺术珍品。

场管内陈列的清代炮弹,这应是前膛炮的炮弹(其实就是个实心球)

望仙坡为南宁的制高点,在坡顶可看遍南宁(老南宁,现在树大看不到了),因此历代均为兵家重地

以前的南宁就这么点

火炮简介:不过我看着火炮口径应有130 mm,122印象中没有这么大,但我也没量

炮台的围墙部分是南宁近现代国防历史文化展览厅,很详细的讲述了南宁的近现代国防文化

部分资料,勿忘国耻!

围墙上的射孔

文章到此结束,感谢观看,别忘了点赞,谢谢!

不定期发表有关广西著名人文历史景点的故事,喜欢可加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