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大山里的“青春底色”

重绘大山里的“青春底色”

▲教育扶贫是拔穷根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贵州某幼儿园,每天课后,学校会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兴趣爱好。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从20年以前的志愿义教,到10年前的选派支教,再到如今的组团式帮扶,青岛、安顺两市的教育人士全程见证并参与了青安24年来的对口帮扶路。当前,青岛教育组团式帮扶在安顺开花结果,也初步形成了“青岛一区一策略,安顺一县一模式”的教育组团式帮扶模式,为贫困县的学生们重新绘就了“青春底色”。


01


“胶州班”,教育帮扶的“兵团作战”模式


清晨,在薄雾笼罩的贵州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镇宁民中”)校园里,学生们已经做完早操,开始了新的一天。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匀变速运动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来自青岛胶州市的物理老师徐光先,正在给高一年级“胶州班”的学生上“匀变速运动”物理实验课。很多同学表示,徐老师的课生动有趣,不仅让他们在轻松的实验中掌握了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胶州班”,像徐老师一样深受喜爱的优秀教师不在少数,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胶州班”成为了青岛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一个典型。


早在2015年,借助青岛对口帮扶安顺的良机,镇宁自治县教科局就与胶州市教体局结成了帮扶对子,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到胶州学校“取经”。“刚开始,镇宁民中的想法是想让本地学生到胶州异地学习,但考虑到学生管理方面的难处,在与胶州学校商量后,最终定为胶州派固定教师团队到学校帮扶支教。”镇宁民中校长张东良介绍说。


重绘大山里的“青春底色”

▲2019年,紫云自治县第六小学获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500万元,于8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为学校俯瞰图。


自2016年起,青岛胶州市每年专门派出一支由9名全科老师组成的支教团队,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


为了充分发挥胶州支教老师的教学资源优势,镇宁民中专门挑选40名成绩最好的高中学生成立“胶州班”,由支教老师担任“胶州班”的所有课程。


如果说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胶州班”坚实的基础,那么植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则是学生们取得好成绩的最大保障。在“胶州班”教学中,为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们特别注意基础教育,“一旦发现有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就会从基础知识抓起,调整教学策略。”徐光先介绍说:“同时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慢进度,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与此同时,老师们也着重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019年9月来到镇宁民中的政治老师韩瑞瑜表示,“我们会利用课堂、课间和晚自习辅导时间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此外,老师们还经常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宣传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本地教师教学改革,与镇宁民中本校的教师研究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共同探讨如何上好示范课以及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从“胶州班”开设至今,学生们的成绩不但有了大幅提升,精神面貌及学习态度也焕然一新。第一届学生入学最好成绩排名全市2000名,一年后有5人进入全市前200名。2019年高考升学率一举突破70%,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如此,镇宁民中还同步派出9名教师到胶州一中教学1年,这种互派互援的模式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组团式帮扶。


重绘大山里的“青春底色”

▲作为结对帮扶学校,青岛市即墨区长江路小学和紫云自治县第六小学实现了跨地域的学习互动。图为两个小学的学生们共同制作的手工画。


02


“海洋班”,教育帮扶的职教模式



“如果当初没有从大山里走出来,我可能就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老家务农了,上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19岁的贵州小伙儿秦龙江靠自己在青岛做船员的收入翻盖了老家的房子,也摘掉了家里贫困户的帽子。


作为贵州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安顺民职”)首届航海捕捞专业“海洋班”毕业生的秦龙江,现在能操控万吨巨轮乘风破浪,也成为家人幸福生活的依靠。在内陆安顺培养出优秀的船员,离不开青岛海运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青岛海运职校”)的助力。


自1996年青岛和安顺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了“山海情谊”后,更好地利用青岛职教资源帮助安顺职教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是青岛市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的重要任务。


以前,通过简单的“联合招生”,将安顺学生吸引到青岛读职业学校,对于支持整个安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是杯水车薪,现在安顺所有的中职学校均与青岛相应的职业学校签订共建协议,其中的重点改变就在于人才的联合培养和专业的联合共建。


2015年,为做好职教帮扶工作,在青岛市教育局组织下,青岛海运职校与安顺民族职校结成对子,决定将船员培养作为合作的方向。1年后,青岛海运职校与安顺民职正式开展对口合作,合作专业为航海捕捞专业(驾驶和轮机两个方向)。


由于青岛海运职校在师资、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都优势突出,因此,为了使安顺民职能够在当地组织起教学,青岛海运职校特意将航海模拟器、船舶柴油机、操舵仪、海图柜、水手作业工具、中英文航海图书资料等价值51万元的设备和资料,运送至安顺民职。同时派出专业人员到安顺民职组装设备,最终完成了航海模拟室、海图室、帆缆室、操舵室、轮机拆装实训室等5个实训室的建设。


几年来,青岛海运职校一直十分重视与安顺民职的对口帮扶工作。今年5月底,青岛海运职校又派新一批技师技术人才奔赴安顺,展开新一轮对口帮扶支教工作。截止2019年底,两校合作培养的18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10名同学已经驾驶远洋渔轮遨游于世界各大渔场(保底年薪9万),2名同学升入高职,3名同学等待今年年满18周岁后出国,另有3名同学选择回贵州工作。


青安合作办学,既实现了对安顺学校的对口帮扶,又为青岛学校的特色专业增加了生源,也为青岛的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来源:《金桥》

文字:沙鸥

图片:何延海 巩欣帅 VC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