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战机为什么叫杀人魔机,它是轻型战斗机吗?

用户4098468633


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在整个二战前期的太平洋战场上,几乎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明星”战机,可以说在它刚蹦出来那会,真的让当时美国的空中作战力量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零式”战斗机与日本在二战时期制造的38大盖、92式步兵炮、小豆坦克等等,都是属于日本国内整体资源匮乏的表现。但是当时的日本人也可以称得上是很聪明,经常会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制造出各方面性能最为优秀的武器。而当时的零式战斗机就是日本在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建造出的性能最为优秀的螺旋桨战机,也曾一度称霸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空中战场。

那么,二战时期的日本零式战斗机为何被称为“杀人魔机”呢?

1940年正式装备日军的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而这一年也是日本的“96舰战”(96式舰载战斗机)刚装备部队不久。

可能是因为预算到后期侵略战争的武器需求,当时的日本在“96舰战”刚刚服役不久没几天,就下令立马开始研发更加先进的后期型号,也就是后期咱们所熟知的零式战机。

零式战斗机在刚刚服役时,凭借着它航程远、速度快、转弯半径极小的性能优点,也让它在当时各方面作战实力远优于其他国家的战斗机。

在1940年,12架刚刚服役的零式战斗机首次参战,其任务是护送50架“96式”陆地攻击机,轰炸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造成了当时我国重庆的居民与军事、政府设施产生了非常大的损失与伤亡。

同样在不到一个月后,13架零式战斗机进攻到了我国重庆上空,当时中国空军的27架I-15、l-16型战机升空与之发生空战,由于性能的差距悬殊,中国空军在这一战损失惨重。

1942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进攻菲律宾等战斗中,零是战斗机可是给美国陆军与海军的空中力量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可能以上的那些战斗,也是零式战斗机被后人“赋予杀人魔机”的由来。

零式战斗机在二战当中经常出现以少胜多的战绩,据战后的有关资料统计,在1942年之前,零式战斗机在于美军作战时,双方的战斗机战损比甚至达到了1:6的情况。
不过,在1942年6月时,一支美国海军的侦察巡逻队在太平洋某岛屿,发现了一架因油箱中弹而坠毁的零式战斗机。紧接着美国海军的这支巡逻队,就立马将此架零式战机,五花大绑后运回美国本土研究。

将零式战斗机研究过后的美国人恍然大悟,立马找到了零式战机最大的弱点所在。原来,零式战斗机为了追求高空、高速、远航程的原因,整架飞机都竭尽脑汁的减轻重量,也造成了临时战斗机上根本就没有安装任何的自动灭火装置、以及油箱自密系统。

并且整架飞机也没有任何的装甲保护,一旦主机体表面任何一处中弹,都有可能引发整架飞机着火坠毁。这也是到了二战后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由“杀人魔机”变成了“空中打火机”的全部原因所在。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零式战机的研发者掘越二郎是一个“极致轻灵”概念的支持者,这种航空概念在当时其实并不稀奇,说简单点,就是给飞机尽量减重,从而让飞机获得更高的性能。

早期飞机长期受到发动机能力制约,飞机每提升一次性能,实际多半都是发动机的能力获得了进步,所以一部分飞机工程师便产生了给飞机极限减重的思路,他们寄望于用更合理、更轻灵的方式设计飞机,这样即便搭载上性能不出众的发动机,飞机的性能也能提升一大截。

这种“极致轻灵”思维确实在航空大发展的时代促生了轻型飞机的发展,大多数小型飞机都源于这种思路,战斗机也不例外。

掘越二郎算是日本航空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人很能清晰的面对日本航空技术薄弱的现实,一门心思的钻研飞机的轻型化,并且从鲭鱼的骨架中得到了灵感,开始了被称为“掘越风格”的飞机减重设计之路,像“96舰战”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海军部找到了三菱公司,要求设计新型战斗机,并且给出了一份相当令人无语的高标准性能要求,于是三菱公司召回了当时正陪老婆孩子开心的掘越二郎,掘越一看设计要求,当即大骂:“想要世界第一的战机吗?TM做梦吧!”

掘越投入到了新飞机的研究中后,态度“非常的抵触”,对官方给出的数值进行了数次吐槽,直指有些东西过分极端,必须修改才能实现,日本军方也是人狠话不多,没多久就搞到了与德国交流的机会,把一众飞机设计师送去看与BF109竞标失败的HE112。

当时日本购买了30架HE112,这种战机给了日本人很大的启发,它是典型的“减重机”,倾注了亨舍尔公司的航空心血,更轻灵机动,理论上能飞到7时速700千米,是当时最快的战机,但德军更青睐BF109那种高爆发性,能不断施行BZ战术的能量机,HE112最终成为淘汰品。

掘越二郎在参观过HE112后仿佛灵感爆发,他很专业的指出HE112“燃料少、航程短、翼载大、爬升差”的缺点,但又对那种充满细节和启发性的极致减重非常感兴趣,最终这种HE112的部分理念与掘越自己的风格融汇在一起,成为了零式战机的设计思路。

掘越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机将重量减到了极限,大量采用了硬骨架套软壳的设计方案,铝合金等材料也被大量应用,因为掘越二郎认为“日本引擎技术不行,对比欧美国家性能差了不少”,为了最大限度的把飞机轻量化以“达标”,他们甚至不惜在飞机骨架上钻孔减重。

其实掘越本有机会将零战造成重达3000公斤的战机,但为了省下34公斤的发动机重量差以及与中岛公司对标,他们没有使用更大功率的“金星”发动机,而是采用了能将飞机重量控制在2300公斤的“瑞星”,而且三菱公司也认为“试飞员的报告对竞标很重要,让飞习惯1600公斤九六舰战的试飞员飞3000公斤的战机,他们一定不会给出好评价”。

实际上掘越二郎等人在试飞时曾经遭遇过飞机解体事故,但这件事最后在修修补补中快速揭过了,掘越自己表示:“军方根本不在乎自身人员的伤亡,他们只在乎如何能高效的杀伤对手”。

就这样,零式战机出炉了,它轻巧灵活,水平机动能力极为优异,尽管发动机性能乏乏,却拥有当时挺不错的加速能力,而且为了照顾滞空时间和航程,日本人连自封油箱都给取消了,这在早期形成了“零式的灾难”。

这段时间内,零战的战绩相当出色,无论中美,皆无能与之对抗的战机,正在全面抗战的中国空军更是在零战的打击下死伤惨重,以至于中美飞行员们都“谈零战而色变”,所以,有许多人认为“杀人魔机”的名号就是如此得来的。

随着零战性能逐渐被摸透,“轻灵”的优点也变成了送死的缺点,由于被设计上过度减重,零战结构相当的脆弱,不仅美国战机的机枪很容易将它们撕碎,甚至连一些大过载的俯冲机动都能让零战自行解体。没有自封油箱的问题也相当严重,许多被打漏油箱的零战再也飞不回航母,白白摔碎在海上。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大空战中,美军的新型的F6F战机轻易就将日本零战成片的打成火花,搞出了“马里亚纳射火鸡”之名。

直到这时掘越二郎才悔恨交加的表示:“搞错了,当初真应该用“金星”,管他试飞员说些啥呀!”美军的F6F仗着发动机强大,性能全方位的超越了零战,而且火力凶猛皮糙肉厚。

正因为“零战”的极度脆弱,它很难让飞行员在战斗中囫囵的活着回来,此刻的零战成了日本飞行员的“杀人魔机”。再后来,许多“零战”成了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这更是让其蒙上了一层“魔机”的狰狞面貌。

不过“杀人魔机”这个称呼似乎并不是二战出现的,根据一些资料调查,这个词汇频繁出现在现代的自媒体文章中,而日本一些政界人士则认为这个词汇是中国官方的定义,比如我们可以在日本右翼,曾经发表过多次辱华言论的东京葛饰区区议员铃木信行的相关新闻找找到一些端倪,其中有段文字是这样的:

翻译过来就是:

……把零战批判为“杀人魔机”,“臭名”(恶名)很高,而在菲律宾零战是英雄,日本从欧美的殖民统治中解放亚洲的时候,中国对亚洲没有任何贡献。不仅如此,战后还成为了……国家,将近邻……化,进行了大杀戮,是个毒害。

铃木信行这个梅毒议员的臭名举世皆知,我们就不过多谈论了,这段文字体现出,铃木似乎认为“杀人魔机”是我国官方批判的词汇。

而中国的媒体似乎也相当统一口径,多次在各种官媒上打出了“杀人魔机”的称呼,坐实了零战丑陋凶残的恶名。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战争中丑陋的是人,行凶的也是人,一款武器充其量是个凶器罢了,时时刻刻提出“杀人魔机”四个字,无非是在提醒日本正式历史,以史为鉴,不要让法西斯军国主义复活,以致重蹈覆辙。须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这回不会客气了,只要你敢再来,我们就斩妖除魔!


王司徒军武百科


二战时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曾经一度横扫太平洋地区的天空,在太平洋战场的早期为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零式战斗机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也是二战期间日本航母的主力舰载机,几乎参与了日美之间所有大的战役行动,也是当时产量最大的战斗机。零式战斗机之所以被称为杀人魔机,与它的性能特点是分不开的。不过,随着零式战斗机性能逐渐被摸透,早期的零式战机神话逐渐在美军压倒性的优势面前化为泡影,最后沦为了日本神风攻击的主力。

(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在设计之初被要求可在航母和陆地上起降,可对战斗机和侦察机进行拦截,并且在速度和爬升能力上要优于敌方的高速飞机,机动性和空战能力要强,还要具备大航程和强大的火力。为此,零式战斗机采用了单座单发悬臂式下单翼正规布局,整体非常轻巧。这种布局设计非常简捷,而且具备较低的阻力。由于日本在大马力发动机上技术能力有限,这样的设计可以用较低的发动机功率获得较高速度,还可以节约燃料提高航程。零式战斗机为了减轻重量,还在机身减重上下了很大功夫,采用了住友公司的50岚金属,在提高强度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重量。机身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密封气泡形座舱,使用大块透明玻璃,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飞行员还装备了电热飞行服。该机还首次使用了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在武器系统上装备了2门九九式20毫米机关炮,以及机首的2挺九七式7.7毫米机枪,火力十分强大。

(零式战斗机的格斗性能优异,航程远,火力强)

零式战斗机在当时充分发挥了日本自身的优势,由于日本在发动机方面难以于美欧的大马力发动机相抗衡。为此,日本将提升转弯格斗性能作为空战能力核心。零式战斗机为了提升空战能力,大量减轻了机身重量,降低机翼载荷,同时提高战机的火力。这使得零式战机在格斗性能上超越了当时美军的战机,还获得了900米/分的极快爬升速度和2200公里的航程,在火力上也超越了同期欧美战斗机的火力。这些优势令战争早期处于攻势的日军获得了很大的优势。如从台南起飞的零式战机在攻击菲律宾战役中,相比于当时美军战机几百公里的作战半径,零式战机可以凭借大航程在美军战机作战半径外起降,并利用出色的格斗能力击落美机,给美军造成了大量损失。仅在克拉克机场美军就被击落15架战机,另有50架损失在地面。

(零式战斗机在二战早期对美军战斗机存在较大的优势)

不过,零式战斗机虽然性能优越,但是缺点也非常突出。那就是为了减重而降低了防护能力,同时受限于结构强度和发动机性能,其高度飞行能力不佳。相比于美军战机,零式战机没有安装自密封油箱和任何自动灭火装置,飞行员也没有装甲保护,机体表面中弹就可能引起飞机着火。而且在高速飞行时机动性很差,做动作很困难,机翼结构强度不够,俯冲速度过快很容易引发解体。后来美军通过分析缴获的零式战斗机,针对其缺点制定了萨奇剪战术,并开发了F6F和F8F等战机克制零式。零式逐渐开始走向下坡路,再加上日军后期在太平洋上节节失利,飞行员损失惨重,零式机体也缺乏改进空间,逐渐沦为神风自杀机。

(零式战斗机牺牲了防护和高速能力,成为其最重要的缺陷)

(为零式战斗机量身定做的F6F战斗机,在战争后期压制住了零式)

(为对抗零式战斗机而开发的萨奇剪刀战术)

综合来看,零式战斗机前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挥自身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再加上美军对于其不了解,一度令零式在太平洋上没有敌手。不过,战争毕竟是国力的比拼,美国逐渐开动战争机器后,零式的缺点被逐步放大,最终在一批为其量身定做的战机打击下,从杀人魔王机沦为了自杀专用机。

(战争后期零式战斗机只能作为神风特工队的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