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播种的玉米高产吗?

用户7669040639471


你好我是老海,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我家是山东菏泽农村的,我来和你分享我们这里怎么种玉米的吧!

我们这里播种玉米是不耕地的。以前的时候就是麦收之后等下完雨,在地里用锄头刨个坑点两粒种子进去然后埋上,等出来后再踢去一棵不好的。等长到一定高度还要施一次肥。还要定期除草才行,那时候不打除草剂的。等到收获时候也是全是人工掰到家里,然后把两个缨子绑在一起,挂在房顶或者树上。那时候可能是品种和化肥的问题不怎么高产。现在都是用机器了,播种机带着化肥一起播种到地里,然后打上除草剂就不用管了。到秋收也是机械化了一块地一会就收完,然后直接卖了,现在比以前产量高多了,我们这里一般都是1500斤左右吧,也算高产吧。

以上内容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你能够采纳,谢谢!




菏泽老海


我们都知道,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和品质,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对于玉米这类旱田种植的农作物来说,深翻的时候深度每增加一厘米,根系的生长深度也会相应的增加一厘米。我记着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一个老教授说的,如果土质情况良好、深翻的深度够深的话,玉米的根系可以扎到地下1米的深度。这样的根系生长量是什么概念?对于水肥的利用率增加又是什么概念?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玉米种植之前都需要进行深翻整地,目的就在于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但是免耕种植来说,由于缺少深翻的过程,土壤经过一季的种植以及降水、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是比较黏重的,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保肥水能力差

土壤吸收肥水的能力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间的孔隙度大小密切相关。在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的前提下,深翻之后的农田的保肥水能力一定会比免耕的地块好一些。因为经过深翻、整地之后,表层20-30厘米深度的营养土层被整体翻起,在经过旋耕机等机械的参与,土壤被打的细碎、土壤颗粒间空隙也会增加。相应的,这样地块保肥水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免耕的地块呢?土壤板结、黏重,可能表现上看起来土层下部也很湿润。但是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下部土壤根本没有积蓄大量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必然会增加种植过程中的肥料用量。

抵抗不利气候条件的能力变差

首先是根系生长不良,抗倒伏的能力降低。而且,根系生长不好,对水肥的吸收能力和利用率也会降低;其次是土壤沉降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颗粒间空隙减小,吸收肥水的能力也会降低。这就造成干旱年头,这样地块的抗旱能力更差




笨大哥


玉米免耕播种,作为一种新型的、正在逐步推广的玉米种植技术,在产量、抗性以及对土壤的保护来讲并没有什么优势,而其缺点在洪涝或者干旱的年头缺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玉米的免耕播种技术还是建议您仔细考量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玉米免耕种植,就在当年的前茬作物基础之上不进行整地作业而直接播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在我们东北地区现在也有使用免耕播种机在上年前茬作物的基础之上直接播种玉米。只不过,推广的面积不是很大,一些农民朋友对这种“懒汉”种植方式有一些抵触,

1、玉米根系生长不好。常规的玉米种植,都需要在前茬农作物收割的基础之上,进行翻耕、耙地、旋耕等方式对耕地进行整地作业,打破土壤的板结、沉降等不利情况以及破坏犁底层,改变土壤的“亚健康”状态,以有利于玉米的根系向土壤的更深层生长,相对来说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是比较科学,对耕地的保护也比较有利。但是,玉米免耕种植,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原茬的基础之上直接进行播种,土壤的恶劣状态并未改善,对根系的生长量以及生长深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能有的朋友说一些免耕种植的地块会有深松作业,也相当于深耕了。如果您仔细想一下,深松和深耕的处理方式一样吗?作业之后的土壤处理状态一样吗?深耕是将深层的土壤翻到表层在通过旋耕的方式将土壤打的细碎,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明显的增加。但是深松呢?只不过是打破了犁底层,但是对犁底层上部的土壤并没有明显的疏松、破碎作用。单独的依靠深松能改善玉米根系的长势吗?这是不现实的。

2、土壤保肥水能力下降。玉米的免耕种植,由于其特有的“懒汉”处理方式,土壤的板结、沉降等“亚健康”状态并未通过整地的方式改善。这也就意味着前茬作物种植的过程会导致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变小、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吸纳肥水的能力也会显著的下降。施用相同肥料的同一地块,整地之后种植的玉米长势就要比免耕种植的玉米长势好一些。为什么?因为通过整地作业过程的地块,在犁底层、土壤颗粒间空隙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容纳肥水的能力要强一些、肥料利用率也会好一些。

3、极端气象条件下的抗性大幅降低。对于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土壤方面,已经被前茬作物“压缩”的土壤,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更多的水分,会出现什么情况?一旦出现较为集中的降水,土壤不能吸纳更多的雨水,造成大量的降水随着地表径流而流失;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情况时,土壤中的容纳的水分有限、不能满足长期干旱条件下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使得免耕种植的玉米在表现上与常规的玉米也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免耕种植的玉米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的抗性会大幅降低、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幅降低,不利于玉米的安全生产。

4、免耕种植的玉米在产量和长势上没有优势。对于这一点来说,2019年采取免耕种植的农户在夏季玉米生长的前期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出苗率低、保苗率低、长势差、产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我曾经在一个视频上看过一位农民朋友的深刻感悟,影响了一年的收成啊。其实仔细想来也是必然的,肥料利用率低、土壤理化性质差、成苗率也有一定的下降、根系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量能不降低吗?

玉米的免耕种植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以及争抢农时上的优势,因为免去了整地作业的一系列过程。但是从土壤保护、产量、品质以及抵抗不利气象条件方面,免耕种植还是有着一定的劣势。所以,对于这种“懒汉”种植的方式来讲,还是需要进一步的通过区域性的试验来辨别其优势和劣势,而不是盲目的大面积推广、普及。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