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

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

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甚囂塵上,尤其是針對亞洲人的歧視。教育和科研將為此付出代價。

與此同時,為科學與真相奔走,反對汙名化、政治化的聲音,也正在國際輿論場上形成一股強大力量。

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是在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佈在官方網站上。

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佈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賬號上。

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佈了中文翻譯版本。

連續三天,國內外三次發聲,這一世界著名科學期刊以此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這篇題為《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的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時,曾委婉地提醒在新聞報道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圖片來源:美國《科學》雜誌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雜誌”。

“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文內這樣寫道。

世衛組織早在2015年就發佈指引,要求停止這種做法,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比如對所涉區域或當地民眾的恐懼或憤怒之情。

為什麼要道歉?文章援引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家的話表示,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一些群體被汙名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要謹言慎行。

“如果存有疑問,可以徵求他人意見,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落到實實在在的證據上。”文章說。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的舊金山唐人街。圖片來源:英國《自然》雜誌網站

亮明態度後,這篇道歉社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引申出“種族主義攻擊”、“一損俱損”兩個子話題,描繪了新冠病毒汙名化給特定群體和世界帶來的嚴重影響:

世界各地的亞裔成為種族主義攻擊的對象;大批中國留學生苦惱於遭受種族主義歧視和未來學業的不確定性;高校損失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學子……

顯然,這篇洋洋灑灑近2000字的文章,並非僅僅為向中國道歉,同時還試圖表達出這樣一種深遠憂慮:全球化文明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如果任由歧視和偏見滋生,那麼人類面對的敵人就不再僅僅是新冠病毒。

而更好的總結也許是《自然》雜誌在其海外賬號上提煉的那句話: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國際網絡論壇,向世界各國衛生部門官員介紹中國的防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