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重宗族,北方却淡漠,二者背后到底差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看一些经济类新闻时,会看到财富排行榜上有“***家族”的描述?而不是单纯个人的排名?更有趣的是,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看到的以“***家族”参加排名的,绝大部分是南方人?这是为什么呢?

如排名第1名的马*家族,排名第8名的严*家族、排名第9名的郑**家族、同名次的王**家族。他们是以家族而不是个人名义参加排名。

~~~~~~~~~~~~~~~~

何谓宗族?宗族等于家族吗?

宗族-一种社会单位,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几个核心家庭(总人数一般不超过30~50人)松散地组成。宗族指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集合,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聚落,属于现代意义上模糊的族群概念。有时“宗族”和“家族”互相混淆使用。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并构成的居住聚落;一个宗族可以包括很多家族。


宗族也称“家族”、“族”

宗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族内有家,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联合体。

家之父受制于族之宗子,即所谓“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统也”。宗族是一单系结构,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两姓共同排列的。宗族中的所有女姓都是男性的附庸,所谓“妇女有三从之义,无专门之道”。

《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唐蒋防《霍小玉传》:“卢亦甲族也,嫁女于他门,聘财必以百万为约,满此数,义在不行。”《红楼梦》第四回:“这他氏亦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中国姓氏宗族中,有这样的特例,就是异姓同宗不同祖,合姓同宗不同祖,同姓认承同宗不同祖。但是在南方人的眼内,更重视家族的团结和团队的表现。


于是,我们在近代史上,看到许多南方人举家发展、举家起义的例子。除了经济领域,可以随时可以“**家族”外,在过去的政治舞台上,也不难看到经济跟政治捆绑得密不可分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横霸中国统治阶层几十年的表现。这些家族(完全可以根据其规模定义为宗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尽管这四大家族最后都因为蒋先生败退taiwan岛而退出大众视线、更因为继承人不给力的问题,而不能继续发挥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其余温尚在,有任何的举动,还是吸引许多人的眼睛,只不过,不再引起政治和经济风暴而已。

~~~~~~~~~~~~~~~~

南北不同俗,南方人更注重凝聚家族力量

除了以家族式经营生意和事业外,平时的家族/宗族的聚集,大部分集中在红白喜事、清明/重阳祭祖等活动上。以清明节为例,每到清明节当天,或某个周末,就随时可以看到成群结队、家族全体成员出动,浩浩荡荡的车队向墓园出发的拉风队伍,比办喜事更齐齐整整,统一行动听指挥。


又或者一群群男女老少,一起手提肩扛着铁锄头、锋利的砍柴刀,和熟鸡、烟酒茶礼、鞭炮等上山下河去“铲青”的以家族为单位的队伍……这些队伍一般以四世以内同祖宗为单位的聚集组织活动。所谓“同太公”为单位。平时如果发生红白喜事,也基本以这样的族群单位作为召集、号令的目标。尽管这群人平时生活在不同地方、更加有生活在不同城市、不同省区、甚至是出国生活的例子,但总可以因某一个原故、某一件家族的大事情,让这些族人不惜跨越千山万水,万里奔袭回到祖居地团聚一次。


总结

在南方,可能是长时间的族群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是家族教育制度管理下,这些族人都有一种团结一致对外的精神,让这些宗族的人更团结、更容易聚集起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领域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义乌和潮汕宗族群……也从某些场景之中,体现出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观念特点。所以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整整齐齐、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数百桌的家族群聚餐活动在南方人的祠堂里举办流水宴的壮举。

版权声明

我是圣斗士晓枫,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尊重别人的劳动。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