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直面卫生“老大难” 督导曝光“打七寸”

(记者 罗世喜 李瑞丰 陈宗谱)今年4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咸宁市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过程中,通过市委督导,媒体监督,彻底治理城乡环境顽疾、痼疾,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将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到底。



咸宁市咸安区大修厂小区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这两天,小区里多年来广受居民诟病的私搭乱建终于得以拆除。

咸运集团负责人祁晓红:这个小区的私搭乱建一直也是我们企业想解决的问题,但是推动起来难度很大。

大修厂小区是咸宁交运集团宿舍小区,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居民私搭乱建成为环境治理的难点。今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咸宁市委成立督导专班,在媒体上设立红黑榜进行曝光,终于让社区与小区所属单位感受到了压力。

咸运集团负责人祁晓红:这个媒体文明创建的红黑榜是针对我们咸宁市的点点滴滴的环境以及不卫生的角落进行的曝光,这个曝光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市委督办的力度很大,媒体监督的力度也很大,我们企业也是下定决心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


媒体曝光,市委督办,正成为今年咸宁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抓手。咸宁市部分收储土地无人管理,沦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积场的现象经媒体曝光后,督导组对咸宁全市收储的81个地块近万亩土地进行了拉网式核查,发现大部分收储土地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督导组立即向收储土地所属单位城发集团下发了督办函。

咸宁市督导组工作人员 程双吉:直接指名道姓的到单位去,你要限期多长时间整治好,整治好了以后,你后面怎么管理,你要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咸宁城发集团工作人员:收到这个督办函以后,我们对城发集团近一万亩的收储地块进行排查,对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清运,后期我们会配合相关部门对我们收储的地块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


经过近一个月的环境综合整治,咸宁的老百姓正慢慢感受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也让老百姓对生活有了新的要求。顺应百姓新期待,社区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小区环境质量。

咸安区永安办事处阳光社区党委书记 陈光强:准备对环境进行打造,从道路、排水、绿化、场地这几个方面,道路进行硬化、绿化带进行绿化、挤出空间来增加健身娱乐设施,装一些健身器材,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眼下,咸宁正着眼于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咸宁市委副秘书长、咸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黄艳华:这个月结束以后,下一步以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让我们城市环境的整治,全民参与,建长效机制,让咸宁可以山清水秀,干干净净,清清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