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泸山大火烧后,还要植树吗?为什么?

用户540721147452


西昌去过,你的问题作者不太好回答。我不是凉山州的决策者,植不植树?怎么植?这是西昌林业和草原局决定的。(穷)邛海边可能由园林绿化部门人工补栽,山区一般采用飞机播种。你还是多关注一下当地的新闻媒介和官方的网站吧。[应邀回答]



阿鼎AD


3月30日,也是去年木里三十名消防队员的周年忌日,在西昌又发生火灾,又夺去了19名救火队员的生命。

30日火灾发生,我是从同学朋友圈知道的。起火的地方是我的家乡,我从小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一个叫马道的小镇,很少人知道的地方,但没人希望以这种方式出名。

当日我祈祷千万别有人员伤亡,但第二天不幸的消息传来,内心很压抑,没人知道我对那片土地,那里的乡亲的感情,己经不能用难过两个字来代表了。默哀日那天,我没有去看网上那些含着哭泣与花圈的图片,我不想参与这种仪式,因为我不想看到他们家人伤痛的眼泪。他们用血肉铸成防火,保护人民财产的长城,但去年的伤痛历历在目,伤口尚末愈合。我想:告慰他们最好的方式是用科学的方法防火,灭火,防止与减少下一次人员亡的惨剧。

大凉山人爱火,火是彝族人的信仰,每年火把节人们便高举火把游乐嬉戏,就这样与火共存了上千年。至于火灾,在我的从小的印象中是常事,在干燥的风季,火把节前后经常就会看见山火如蛇在黑夜里闪烁。然后会有人上去灭火,很少听说有人员伤亡。而火把节那天几乎也伴随着大雨,火把节冥冥中有天相佑。人们就在烈火中恣情歌舞,欢笑,拥抱自由。

我住的这个叫马道的小镇,后山与泸山连成一片。原来山上是没有这么多云南松,桉树的,所以以前即使烧起来火也没那么大。特别是我家门口那座小山,小时候我们经常爬上去玩,山上只有短茅草,但经常能采到珍贵的鸡枞。如今山上遍步高压线,种满桉树,己经无法上去了。家后面本是山沟与河流,河流被高速路隔开,去的话要绕过铁路。山沟被挖开修了便电站。老房子背后修了加气站,对面修了加油站。住在这里己经没有了安全感,父母也搬离了,只留下五十年的老房子还刻划着我们童年的记忆。

当天攀枝花消防队员拼命保护了加气站,火源最近仅100米,他们也保护了我的老房子。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但我宁可不要房子也希望他们安全归来。

那夜马道人全体撤离的场面刻在了我脑海里,我知道失去家园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也正是消防队员不顾生命危险想保护的东西,在灾难面前人类如此脆弱又如此坚强共助。

房子越修越多,山脚住的人越来越多。与大山抢夺资源。山上树每年都种。但野生动物却越来越少,记得小时候深山中还有熊与漂亮的野鸡。

从马道起火到泸山不止一次了,能不能从泸山与马鞍山间修个隔离带?还有除了泸山,其他靠加油站,加气站,厂房附近的山有没有必要种那么多树?应该种什么样的树?西昌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风大干燥的时间长,有没有必要在山上种那么多树?这些需要科学的论证。

还有清明节前后如何防火也是个难题。我们的家园需要全体公民来爱护,而不是仅仅依赖组织。

泸山很美,远远看去秀丽而神秘。但你千辛万苦登上山顶却发现她相貌平平,她拒绝美颜是想与人类保持一定距离。可远观而不亵玩也。过度开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西昌的火把节也不在城里玩了,是什么让人们失去了与火共乐勇气?

博物馆,千年古庙和那颗像征着凉山人精神的古松依旧在。但留在人们心里的伤痕却需要时间去治疗。

我记忆中的家园已经回不去了,乡间小路早已没了野花的香味。只有老房子对面那个公厕还在,但己经不是以前那个没有遮掩的旱厕了,早已不是一群孩子嘻嘻哈哈蹲在那里讲鬼故事的地方了。即使偶尔开车路过,也没有多少可以回头的地方了。

面对穿着消防服的,年轻的,英俊的,疲惫的,刚从火场下来的脸上有着黑灰却笑的灿烂的一张张面孔,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了保护他们而做些什么?

我们的纪念不是为了忘却。




木棉花之语


很有必要,植树造林是国家百年大计,是为我们子孙谋福利。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家园。不要因为一场大火就不提倡植树造林了。这样会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