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有時,最好的愛,是理解

1、理解,是最好的陪伴


《慶餘年》最觸動我的,是林婉兒緊抱著失落的範閒那一幕。


那時,範閒的好哥們滕梓荊去世了,為保護他離開的人世,留下自己的妻兒,戰死了。


那時,範閒很難過,難過得像個沒事人一樣,難過得不願流露悲傷,難過得不願跟人交流。


那時,範閒失魂落魄來找林婉兒,說著說著就忍不了心痛,忍不了眼淚。


那時,林婉兒很擔心他。


看著那個失落的範閒,她說:你給我講他的故事,好嗎?


緊緊抱住悲傷的範閒

林婉兒想去了解範閒的心情,所以她傾聽。


聽完之後,她理解了範閒的悲傷,所以,她緊緊地抱住了他,陪他流淚。


她借滕梓荊的話告訴他,滕梓荊視他為家人,他就是那個讓藤子荊甘願赴死的人。


沒有無關痛癢的安慰,,沒有手足無措的慌亂,林婉兒此時展示的愛,只是恰到好處的理解。


正是這種理解,讓範閒得到安慰,也正是她對範閒和滕梓荊兄弟情的解讀,讓範閒重新振作。


此時,林婉兒的理解給了範閒陪伴和動力。


而範閒離京追捕嫌疑人向她告別時,林婉兒說:“我理解你,所以我不攔你,但我會日日憂思,你定要歸來。”


此時,林婉兒的理解,給了範閒愛與牽掛。


於愛情而言,有時,對愛人的理解,便是平凡生活中最好的陪伴。


2、理解,是無聲的成就


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銀河補習班》裡父親對孩子的理解。


那個父親,在所有人包括孩子媽媽都認為他兒子不成才的時候,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也很優秀;


那個父親,在周邊老師父母都強塞知識到孩子腦海裡時,理解孩子有自己的學習方法;


那個父親,在寫作方式固化的高中,理解並說服老師理解孩子的思維;


那個父親,在掐滅了孩子興趣愛好的高中,理解他的愛好,帶他去看比賽;


那個父親,在清華北大為尊的志願氛圍中,理解孩子的夢想,支持他走向心儀的院校。


帶孩子擁抱自然

這個平凡的父親,帶孩子去自然環境中感受內心。


也是這個平凡的父親,在所有人看不起自己兒子的時候,沒有放棄,理解他,支持他。


父親告訴兒子,書很薄,每天裝進腦子幾頁就好。


這個父親,只是理解,所有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優秀的方法。


正是這樣的理解,將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優秀的飛行員。


也正是父親的理解,原諒了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將善意和愛播撒在孩子心間。


可以說,是父親的理解,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對子女而言,有時,理解,才是最好的成就。


3、理解,是深沉的愛


年度暖心劇《俗女養成記》裡,兒子陳嘉明當眾說出自己喜歡男的。


父親非常訝異,大姑更是要鬧翻天了,滿口嚷嚷著子孫不孝,不停地批判著陳嘉明。


誰料,母親卻平靜應對,並把大喊大鬧的大姑轟出了家門。


厲害的母親

其實,母親早在好幾年前偷看兒子的日記時,就知道兒子是同性戀了。


多年來,她一直沒有捅破。


相反,從最初知道時的慌亂,到隨後翻報紙、打電話諮詢,一步一步理解了兒子。


那個年邁有白髮的母親,在一天天的擔憂中,理解了同性戀不是兒子的錯,也理解了兒子的孤獨。


所以她一直未曾說破,反而在時間的流逝裡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並最終接受了兒子的男朋友。


而這份理解的背後,跳動著的,是母親害怕孩子孤獨的心。


於父母而言,有時,理解,是對兒女深沉而無聲的愛。


4、理解,讓愛無畏


生活總有很多磨難,是愛,讓我們突破磨難,而讓愛無所畏懼的,正是那一份難得的理解。


我想,愛,正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理解所以信任,信任所以支持,支持所以陪伴,陪伴所以同心,同心,故而,無畏!


最讓我們泣不成聲,永遠是遇到磨難時,那一句“無論如何,我都會支持你”!


因為有了理解,因為有了支持,即便這世上的磨難,都出現在眼前,怕也是無礙的。


理解,其實,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


如若這世上有人,理解或願意理解你,這是怎樣的幸運!


因為有了理解,所以無畏

而比理解你更珍貴的,是有人,在一點點學著理解你。


學會用你用的“語言體系”,學會用你用的手機軟件,學會一點點融入那個對他們而言,無比陌生的世界。


只要靠近你一點點,笑容就多許多。


這種理解,不是簡單的附和,也不是掛在嘴邊的話語,是用盡所有力氣和心思,在理解你、支持你、陪伴你。


這種愛,絕無僅有,它讓你明白,無論在哪,其實你並不孤單。


於我而言,這個理解我的人,是父母,是愛人。


那麼對你而言,世上最願意理解你的人,是誰?


將心比心,我們對他們(父母、愛人)的理解,又有多少?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