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曹操感叹的周公,不止会解梦,更是谦卑的处世高手

人生不易,若想趋吉避凶,必须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在这方面的正面教材,非周公莫属。

周公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只不过最被寻常百姓熟知的,可以说是解梦了,至于具体身份,或许很多人答不上来。周公,名姬旦,是周文王(正是那位推演八卦的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武王伐纣之后,统一大业还未完成,病倒了,一时半会不见好转,群臣恐惧。为了武王的健康,为了稳定人心,太公、召公非常虔诚的进行占卜,想要问一下上天是吉还是凶。此时的周公是怎么做的呢?

他以“未可以戚我先王”为借口,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以自己为人质,向周朝的三位先王提条件,换回武王的健康。虔诚地做了一份文书《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读给三位先王听,然后进行占卜,卦象曰吉,周公大喜,兴高采烈的向武王汇报,神奇的是,武王第二天便痊愈了。至于那份文书,周公则让人锁在柜子里,并嘱咐看守的人,不要声张。

与这件事情十分相似的,是在武王的儿子,成王年间发生的。当初成王刚即位,年幼不能执政,周公不得已进行摄政工作。某年,成王大病一场,为了成王的健康,周公自己剪掉指甲,沉于河底,虔诚地向神灵祈祷,并说道: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这是《鲁周公世家》记载的,在《蒙恬列传》中也有记载,被蒙恬引用,说的是: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详。不管哪个版本,周公的忠心,天地可鉴。祈祷的话,也被记录在册,藏起来了,估计和之前的文书放在一块了。

在柜子里,沉睡许久的祈祷文件,终于派上了用场。臣子身居高位,不可避免的便是小人的谗言,周公也不能幸免。小人一句: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之前成王身在襁褓之中,周公背着他上朝,辅佐他行政的种种功劳,被这一句话,完全掩盖,更不要说叔侄的情谊了。成王大怒,周公为求自保,跑到了楚国。

或许成王想要查找周公想要谋反的证据,却在府库中找到当年自己病重时,周公为他祈祷所说的话,四处求证之下,成王大哭,进谗言的小人被诛杀,迎回了周公。

在武王病重时,有太公、召公已经在占卜了,周公完全没必要再去做,这也正是周公的聪明之处。他心里同样担心自己以后的处境,因此给自己留条后路,防止某天有人告他谋反,借这份文书留得一命。假若武王在位期间,看到那份文书的时候,定会跟成王一样,感动涕零。

周公聪明之处,不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教子有方。成王在襁褓之中即位,为了防止天下叛乱,周公摄政,不得已便派自己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去鲁国就封。临走前,嘱咐儿子不要因为身居高位,便骄横跋扈,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低调。

原话是这么说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这也是曹操作《短歌行》,其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看周公的三观多正,即便身居高位,依然能保持谦卑,所以人家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