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对《道德经》最大的误解,莫过于认为它宣扬的是弱者哲学。

事实恰恰相反!

《道德经》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作为一个强者,你该如何思考、说话、行动?

老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其实都是“雌雄同体”。

好比太极图呈现的那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作用,循环无端。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道德经》原文第28章是这么说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所谓“知其雄,守其雌”,是知道自己的实力,但不夸耀实力,也不滥用实力,甚至很多时候要隐藏实力。

就如一条小溪,在崇山峻岭中默默流淌,但汇入江河的那一刻,才显示它巨大的爆发力。

所谓“常德”,就是始终如一地遵循道去做。当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就达到类似婴儿的状态——

行为完全出于自然,不勉强用力,也没有多余的烦恼,从而身心俱安。

这,也就是“道”的境界。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那什么是“真正厉害的人”?

总结起来两个特点:一是才能足以用世,二是智慧足以保身。

古往今来,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并不太多!

真正厉害的人,“谋圣”张良算一个!

这位拦路刺杀过秦始皇的血性汉子,司马迁看到他的画像,居然是“状若妇人好女”,长得如美女一枚,令太史公讶异不已。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真正厉害的人,大将军卫青也算一个!

这位军事史上的奇才,对匈奴七战七胜,居功至伟,但司马迁最后评价他的一句话耐人寻味,叫“以和柔自媚于上”。

请问这是性格缺陷吗?

No!这是处世的大智慧!

像张良、卫青这样的人,正是“雌雄同体”的厉害角色。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不过,要说到“知其雄,守其雌”,最好的一个例子,我想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进士出身,“四书五经”自然滚瓜烂熟,同时他还喜欢读兵法、史书,学问渊博,30多岁身居二品大员,个性耿直,不同俗流。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曾国藩在湖南老家丁母忧,后奉朝廷旨意,就地组建团练。

一开始他在长沙办团练,非常不顺,因当时湖南吏治腐败,长沙尤甚,曾国藩和各级官员矛盾重重,最后被迫迁到衡州,另起炉灶。

可是,呕心沥血组建的湘勇,一碰到太平军,居然连战连败。

一时间,曾国藩内忧外困,只好回老家继续丁忧。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这段时间,曾国藩闭门读书、反省,从他的日记看,《道德经》对他影响很大。

他深刻意识到,自己遭遇的这一连串打击,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性格太过强硬,处事缺乏变通。

“知其雄”,却不能“守其雌”!

复出之后,曾国藩做出了一系列改变。

在针对太平军的战略上,他放弃了原先那种以硬碰硬的打法,采取了一种新战略,叫“结硬寨,打呆仗”,而且他承认临阵指挥并非己长,都放权给手下的优秀将领,自己只掌握大局。

另外,他一改以往那种我行我素的处事风格,有事积极和同僚们沟通,平时注意搞好同僚关系,渐渐赢得了湖南官场的支持。

在送给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中,曾国藩写下了这样12个字: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复出后的这些改变,使曾国藩的事业别开生面,最终走向辉煌。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知其雄,守其雌”,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养。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个人要在了解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处世策略。

实力越强,位置越高,越要学会放低姿态,这样才能真正把实力转化为人生的优势,无往而不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