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許多信件都出現兩個字,是我們最常用的網絡用語,你肯定說過

有一個詞相信大家經常聽到和看到,那就是“呵呵”。在開心時,用“呵呵”;不想回答問題時,用“呵呵”;在無話可說時,用“呵呵”;沒事“呵呵”兩聲,代表自己的存在。

但是,不要就此認為“呵呵”是現代網絡產物,翻閱一下蘇軾的信禮你就會發現,原來“呵呵”一詞在古代也很流行,蘇軾早就將它用在書信中了蘇軾在寫《江城子·密州出獵》時很得意,在《與鮮于子駿》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意思是我的小詞雖然沒有柳七郎那麼“紅”,但也自成一家。

蘇軾跟文與可開玩笑,在《與文與可》一信中寫道:“不爾,不惟到處亂畫,題雲與可筆,亦當執所惠絕句過狀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文與可如果不給自己畫畫的話,蘇軾就要自己到處亂畫,而且還要署上文與可的名號,或者拿著他給自己承諾畫畫的絕句去告狀,索賠250匹布帛。

黃州時期,蘇軾又在《與陳季常》一信中寫道:“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

信中蘇軾吹牛:只要自己晚上睡得好,陳季常要自己和的詞,一會兒就能搞定,難不倒他。

在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一個率真、孩子氣的蘇軾,很愛開玩笑。

後來,他的朋友文與可在陳州去世,蘇軾聽到消息後,悲痛異常,痛哭失聲,寫道:“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蘇軾便是這樣一個性情中人,友人在世時親密無間,任意調笑,百無禁忌,而友人去世後,悲痛異常,甚至痛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