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在今天的時代裡,張愛玲這個才女有很多讓人仰慕的標籤,雖然在愛情中坎坎坷坷,卻也成就了屬於自己的一代傳奇。

但在《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裡,我們卻看到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張愛玲。這個與摯友通信的張愛玲,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真實,自然而親切。

她也有過困頓不安的時刻,她也有過既期待又害怕麻煩別人的時候,她也有過焦灼沒有主意的時候,也有過生病脆弱和讓人心疼落淚的時候……

就像我們每個普通人一樣,有過高峰,也有過低谷。

也如同無常的命運轉輪一樣,有些時候,或許走過去,就是晴天。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01. 堅持,讓困難變得無影蹤

Knopf我記得是這些退稿信裡最憤激的一封,大意是:“所有的人物都令人起反感。我們曾經出過幾部日本小說,都是微妙的,不像這樣squalid。

我倒覺得好奇,如果這小說有人出版,不知道批評家怎麼說。”我忘了是誰具名,總之不是個副編輯。

Partisan, Kenyon Review我非常重視,不過覺得他們不會要。如揀一章有地方色彩的試試,就叫Shanghai。中篇小說一次登不完,恐也難賣。

如果說誰的這一生中,沒有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磨難,我想也是不大可能的。

看到這些最初的信件,我們就能感知到張愛玲在剛到美國的時候,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

人人都愛六便士,我卻抬頭看到了白月光。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又有多少人,會拼盡一身孤勇去實現和追求自己的理想呢?

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先不說上有沒有老下沒有有小,中間有沒有丈夫妻子和家庭的責任。

即使於個人來講,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

就如同初到美國的張愛玲一般。

為了生活也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並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比如教書等。

而她最初的一些作品,在美國也並不受歡迎,多次遭到拒稿,即使後來在英國出版,也沒激起多大的水花來。

可也如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遇到困難的當下,就覺得壓力特別大,可當我們真正走過去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其實也還好。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02. 朋友,讓難熬的日子變短

你說的短篇小說集,我當然願意譯一篇,但是最近發現文憑丟了,連自己的三本書都丟了,等你到臺北,能不能替我每樣買一本,《傳奇》《流言》《短篇小說集》,買不到,舊的也行,版本壞沒關係。

等看過《傳奇》再跟你商量譯哪篇。稿費二百元我覺得很合理,如果要你多給,那隻好不譯了。隨時等他們發下來再寄給我,不忙。目前生活無問題,我最不會撐場面,朋友面前更可以不必。

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如果說是自己一個人,那就會顯得更為漫長和煎熬。

好在張愛玲在最艱難的那些日子裡,遇到了一個認真陪伴她的男人,雖然兩人之間相差了36歲,沒有轟轟烈烈地愛,但這段戀情卻給張愛玲最好的陪伴。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當然,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張愛玲身邊的朋友們,給予她的幫助和支持。

我們在看她與夏志清間的通信時,能看到她時而焦灼,時而無助,雖然也害怕麻煩別人,但好在她還懂得適時求助,沒有一個人撐著。

這點,還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因為很多時候,一些朋友不管是在實際中,還是精神上都能給予我們一種幫助和安慰。

而很多人,往往會因為抹不開面子,而不敢張口。

其實張愛玲也是有些拘謹和害怕麻煩朋友的,每次都是很小心很謹慎地求助,就怕打擾和麻煩到別人。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03. 時間,是最好的成長積澱

愛玲看到了九月廿三日我給她的信,顯然心境大為好轉,雖然“正患傷風感冒”,她連續寫了兩封信,可以想象她興奮的樣子。

我們可以說,我同平鑫濤的初次會談,解決了張愛玲下半生的生活問題。

愛玲只要我“全權代辦”有關《怨女》的“連載與出版單行本事”,但那次會談,我顯然向鑫濤兄建議為張愛玲出全集的事,而他必然也贊同,且答應在稿費和版稅這兩方面予以特別優待。

六○年代我每在紐約中國城逛書店,總看到“皇冠叢書”在書架上佔的面積最大,也無怪有多少作家要把他們的小說交給《皇冠》去出版!

有人說編者按語,說解決了張愛玲下半生的生活問題有點太過於自誇和狂妄,但不管怎樣,二人之間的友情還是值得稱道的。

雖然最初張愛玲的作品在國外並不吃香,但我們發現她一直在為此奔忙而努力,也一直在尋找幫助和各種資源。

朋友們的盡心幫助,自己的努力,終於迎來了一些希望的曙光。

張愛玲與友人夏志清的書信,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雖然親切隨意,但也不乏神來之筆。

瑣碎日常的情感交流中,給了我們多了很多瞭解張愛玲真實生活的線索。

通過這些信件,或許,你會更懂得她的作品和人生。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拋開民國才女的標籤,瑣碎日常中的另一面

本文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

參考書籍:《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