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战》:育儿其实就是愈自己

毫无疑问,当父母是一项非常有挑战且充满艰辛的工作。宝宝从出生到现在已经七个月大了,那个起初萌萌而娇弱的“小动物”渐渐离我远去,每天我都能感受到他初作为一个“人类”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好奇和探索。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充满规则和多种秩序的世界,或许也是一个丛林法则横行的残酷世界。如何恰当引导孩子快速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将Ta培养成一个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是所有父母渴望获得答案的问题。


《父母:挑战》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分析和有效训练技巧的书籍,书作者医学博士鲁道夫·德雷克斯是一位精神病学领域的专家,他将精神病学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应用到教育和儿童训练领域,同时提倡民主和平等的亲子教育氛围。

书作者告诉我们,儿童训练是一项崇高的使命,也是一门艺术。几乎从事所有的职业或者掌握一项技能,我们都需经历前期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培训。然而父母这个角色,从新生儿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匆匆上岗,其实很多父母远远还没有做好准备。



书作者用一句话描述了整本书的主旨,孩子必然不会成为天使,但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如果与孩子相处最多的人没有学习必要的知识,通常很难在孩子面临问题时准确理解问题并解读孩子的真正的意图。很多人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正是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同时,我们这一辈大多数人多年来一直承载着来自父母的伤害,有些甚至伴随终生。最可怕的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培养孩子,而是自认为很了解,其实这所谓的“一知半解”往往也是错误和富有杀伤力的。孩子是和我们一样平等和需要受到尊重的个体,他们只会是他们自己,不会多于自己父母的样子。作为父母这个角色,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是,

理解自己,理解孩子,以身作则。


《父母: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博士主要从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儿童教育中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有效训练孩子的主要方法:

第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父母当前的养育难题,以及那些妨碍我们对孩子采取客观态度的困境。其中包含很多父母经常使用的,但对孩子实际产生伤害的毫无益处的训练方法。比如,给自己和孩子建立双重价值观,使用奖励和惩罚机制,职责孩子的错误等;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影响儿童训练的三个主要因素。包含家庭氛围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性、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平静地化解冲突和对抗等;

第三部分:儿童训练中最常见的三个错误。这里作者提到一个观点,采取正确做法的最佳方式在于避免不正确的做法。作者尽可能建议父母要学会避免错误的训练方法,这就是一种教育上的进步;

第四部分:对某些重要情形下产生的问题进行心理层面的探讨并给出行动建议。

在我看来,除了书中介绍的有效训练孩子的外在技巧之外,其中提到的教育孩子的心法和底层逻辑更令人印象深刻。作为父母,作者不是要求我们做加法,而是要给自己“减负”。总结下来就是“一静一动”

静— 学着抛去我们在孩子面前的那个“高”(不对等的互动)、学着抛去心中的那份“优”(优越性),学着减少心中的焦虑并保持平静和克制。

动— 在育儿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自己,尝试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与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和解,然后问问自己要去向哪里,最终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

作者在书中讲到,育儿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频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一段美妙的亲子关系,总结下来有以下很重要的几点:

v 自我教育比教育孩子更为重要

书中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关键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目标之一是启蒙,传播必要的事实性知识;另一目标是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需要承担起自我教育的责任,也就是理解自我并改善自己。

有人有过这样的童年经历,父母希望孩子长跑拿第一名,然而自己却从来不喜欢运动;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诚实,不经意间我们会洞察到他们背后的谎言;想要安静地呆在家里,父母硬拉着你出门参加亲戚朋友的饭局,原因是要一家人一起出现才够体面。父母在处理自己事务方面越是感到能力不足,越容易试图管理孩子,不停地管闲事和给建议。有多少父母以自己的需求为先,在“爱”的名义之下,有占有,有索取,有优越性,有父母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父母慢慢变成了孩子不想成为的人,甚至讨厌的人。Ta的心中有多少可能蕴含真正的愉悦和幸福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顾虑和建议实属多余,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努力,提升自我。我们可以一直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希望孩子这样那样,我自己首先做到了吗?我可以示范给他/她吗?孩子只会成为像我们这样的人。



v 用勇气打底孩子的一生

书作者鲁道夫博士向我们传递了一个观点,孩子在面对困难时选择屈服还是克服,决定这个结果的唯一因素是Ta的勇气。

勇气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用勇气打底孩子的一生呢?在我看来,避免做挫伤孩子勇气的事,说伤害孩子自信心的话。

孩子与生俱来的勇气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有时会在新闻报道看到一些有关先天生理缺陷的婴儿努力求生的报道,这种勇气很多成年人也未必做到。

《父母:挑战》明确指出,后天的训练方法不当最容易使孩子逐渐丧失勇气,然而我们却怪罪孩子不够努力,胆小畏缩或者性格欠佳。有些父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不会让他/她经历一点点苦难;有些有意地设置很多障碍,气馁和自卑的感觉不断积累,孩子的勇气越来越少。想要孩子收获成功的人生,尽力保护好Ta的勇气吧!


v 警惕语言的力量

为什么要用警惕二字?因为语言可以是沟通工具,也可以沦为斗争工具。

我们身边不缺喜欢说教并指责的父母,“如果你能做成,别人早就做完了”、”你可以做得更好!”“你怎么学不会呢?”……,大部分父母是为了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期做得更好。然而事实却事与愿违,孩子感到挫败和气馁,有时甚至会出现冲突和对抗。如果说有一种方式既可以让我们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又能促使孩子进步,鼓励和赞美是不二的方法。受到鼓励时,孩子更易于接受和管教。比如孩子刚学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个具体的点,比如衣服穿正了、袜子穿上了,想方设法称赞他/她的努力;如果字写得不好,至少可以从中找到一到两个字进行赞美和鼓励。乃至孩子确实失败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用鼓励来促进他/她的进步,尝试从“禁止错误的做法”到“强调正确的做法”,自始至终孩子想要的都是父母发自内心的认可。


《父母:挑战》的书作者讲述的很多场景都是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路上必然会遇到的困境。我们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 然而人无完人,我们的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而我们也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在陪同孩子一同成长的路上,我们疗愈并改善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也努力帮助了我们的孩子成为更优秀、更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