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丨村民自建“党恩亭” 感党恩

沿河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当地村民一直有在自家墙上贴镇宅符的习惯

以驱鬼保平安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

党委政府一件件民生实事

扶贫举措让村民逐渐认识到

镇宅符保佑不了平安

真正改变他们生活的是

党的惠民政策和自身努力

镇宅符保佑不了平安

沿河乡政府供图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深处,山高坡陡路险。过去,山里人把平安吉祥的生活寄希望于神灵的护佑。在沿河乡,村民新屋落成要请巫师上门做法,在堂屋的四面、神龛上张贴镇宅符和二十八星宿驱鬼迎神,祈求龙王和土地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和美。

以前,中河坝仅有3户人家。到2015年,邓信发、邓信山等18户村民易地扶贫搬迁到了这里。按当地风俗,每户请巫师做法,在新屋贴上了镇宅符。

2012年,刘学芳的新房刚建成,丈夫就突发疾病去世。年长的村民认为,这是没有及时张贴镇宅符导致的。刘学芳随即请来巫师驱鬼迎神,张贴上镇宅符,希望接下来的日子能变得好起来。

“倒霉的事儿还是一件接一件。”刘学芳说,丈夫走了,自己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为了挣钱,她只好外出打工。可进厂不久,她的左手指便受了伤,后来又患上了皮肤硬皮病。今年8月,她的腿又骨折了。最让她失望的是,神灵没有保佑小女儿考上大学。

村民刘文周家也贴了镇宅符,但前不久儿媳还是被确诊患上了重病;村民刘文彩家也贴了镇宅符,但她的左小腿依然骨折,住院1个月花了两万多块钱。

“大家开始觉得镇宅符不灵了。”村民邓信山说,中河坝院子旁有一条小河沟,每次山洪暴发,洪水都会涌进地坝,甚至屋内。按理说大家都贴了镇宅符,龙王爷应该“照顾”一下,但夏天还是不时有水漫进来,“最后,还是政府落实资金修了900米河堤,院子才免遭于难。”

党的扶贫政策让村民生活大变样

沿河乡政府供图

相比家中接连的不幸,刘学芳每年打工回家却发现,中河坝一年一变样,越来越漂亮了:水泥路修到了中河坝,从场镇到家,乘车10多分钟就到了;院中那块坑坑洼洼的坝子硬化了,旁边还建了厕所;院前的河沟有了河堤,潺潺的溪水流个不停;房前屋后有了整齐的排水沟,鸡鸭都有了漂亮的圈舍;地坝边上的土地建起了栅栏,整个院落掩映在青山下,清爽、洁净。

2017年回家,刘学芳看见邻居邓信发家门上挂着一块“城口县中河坝农产品加工坊”的牌子。邓信发患有矽肺病,脚也残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刘学芳打听得知,在村支部委员刘文毅的带动下,邓信发与另外3户贫困户抱团成立合作社,靠发展食用菌脱了贫。

邓信发说,从2017年开始,市纪委监委扶贫集团帮扶沿河乡,为联坪村派来了“第一书记”王永超,动员全村发展食用菌10万袋,培育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8年腊月,刘学芳刚到院门口,就看见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家庭、脱贫光荣、诚实守信等模范的展牌,墙壁上全是“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等字画,院子里还建起了家风亭、励志亭。刘学芳说,看到这些,人就有了精气神,脱贫致富也就有了奔头。

联坪村党支部书记刘文中称,从道路建设、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中河坝院子将成为家庭和睦、邻里和顺、干群和谐,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的“三和三美”院落。

铲除镇宅符建党恩亭

沿河乡政府供图

中河坝院前有一块空地,乡里为方便路人歇脚躲雨,在这里搭建起了休息长廊。竣工那天,邓信山建议:“干脆取名叫党恩亭,党的好政策改变了中河坝,我们忘不了党的恩情。”

邓信山讲的是真心话。他家堂屋挂着一个“忆苦思甜感党恩”的镜框,上面张贴着2015年时的老屋、建设中的房子、现在的新家的照片。老人说,没有党的好政策,他不会住进这么和谐美丽的庭院。

邓信山的建议得到了老社长邓智平的支持。邓智平也是贫困户,患有高血压、肺气肿,养了10桶蜜蜂,却没法把蜂蜜变成钱。王永超来到村里后,用微信帮他把蜂蜜卖到了重庆主城。

“政策好!共产党好!”今年七一前夕,邓智平在水泥蜂桶盖上刻上了这几个大字,并用红油漆涂得闪闪发光,“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用这几个字提醒子孙们致富不忘感党恩。”

就这样,休息长廊建成了党恩亭,同时悬挂了许多空白的牌子,留下一支笔,大家有啥话想对党说,就写在上面。

“党的政策好,我们永远跟党走”“希望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农民今天的生活来自党”……今年8月,刘学芳腿骨折回家,在党恩亭看到村民留下的这些话,陷入了沉思:这些年,自己虽然很不幸,但在党的政策帮助下渡过了难关;家里经济困难,政府为母女三人落实了低保;她住院,医保报销了治疗费;孩子读书,学校每学期减免1200元、社会帮助1200元……最后,刘学芳写下了“脱贫光荣感谢党”几个字。

“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好生活。”10月1日,刘学芳与邻居们一起收看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看到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再想到中河坝的变化、自己家的变化,刘学芳坚定了一个认识,“是党的惠民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几经思索,10月11日,刘学芳动手铲掉了墙上那些镇宅符。受刘学芳启发,院里其余20户村民也清除掉了堂屋的镇宅符。

来源:重庆日报

本期编辑:康鑫妮

责任编辑:黄兰平

城口的打开方式有很多!

荐读 | 超燃祝福!我县1500余名干部群众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向伟大祖国表白

攻坚 | 有人@你!书记县长邀你进群聊,请通过!

建设 | 纪录丨城口交通——“细数”这些年,那些路!

生活 | 绵绵秋雨,城口的灰儿坑是最有温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