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目前有哪些政策支持?

规划师资讯


乡村振兴目前国家免费修路,残疾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免费新农合,农村建房国家不收审批费,结婚登记免收费,农业技术指导免费,国家派人定期下乡,国家这些惠民政策老百姓拍手称赞。还有农民工异地住院国家给报,还有两项政策支持,哪位朋友知道,快告诉大家。


张爱霞8478064498675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相关的支持政策,涉及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后,三农领域的方方面面,梳理清楚乡村振兴相关的主要政策,需要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定义、以及政策体系的形成、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有关主要政策等方面来论述。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形成

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乡村振兴战略内容

1、产业振兴。乡村要发展,发展产业是关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因势利导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2、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积极培养有才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力军。

3、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自,建设文明社会风气,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4、生态振兴。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5、组织振兴。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在三农领域各个方面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支持政策

(一)、产业方面的相关政策

1、2018年2月2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质量年”活动,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2018年1月11日,国农办1号文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9—2021年)》,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

3、2017年8月23日《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4、2017年8月9日,农业部关于印发《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贯彻落实2015年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等对加强种养结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等有关要求,推动农业生产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加快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

5、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乡村建设及土地方面的相关政策

1、2017年9月27日,农业部《关于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有关精神,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更好地为广大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提供场所和服务,全面助推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

2、2018年3月3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求严格规范新增耕地管理,实行归口管理、统一核定,确保新增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

3、2018年2月23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特殊保护制度;

4、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考核指标建议;

5、2016年6月29日,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指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交易运行规则,督促尚未建立流转交易市场的地方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抓紧建立市场并完善规则,推动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6、2019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三)农产品安全、农业金融、农机补贴方面的相关政策

1、2018年2月5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的 通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质量年”活动,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2018年3月9日,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推荐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的通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

3、2000年12月15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财务行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财政体制、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

4、2017年12月15日,财政部关于印发《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支持引导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乡村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

1、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统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明显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和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2、2017年9月27日,农业部《关于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更好地为广大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提供场所和服务,全面助推农村创业创新建设。

3、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

4、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坦然淡定的心


乡村振兴目前有哪些政策支持?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今年 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四化”同 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为主线,强化制度性供给

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农村的资源要 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 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要不断巩固和完善。明确农村土 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使得承包关系从农村改革之初算起稳定长达 75年,在时间节点上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契合。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经营权。

为保障乡村振兴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 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 地;允许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 建设。同时,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 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 权“三权分置”,在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 财产权前提下,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同时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以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 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 让上述权益。

  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促进人才向农村流动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把培育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 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构建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的政策体系,打通促进人才向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道。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工程,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专业人才、科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机制。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 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 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 面的权益。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 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 能人才等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既要真金白银地投入,也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

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公共财政要更大力度向“三农” 倾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通过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 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等,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 资本投向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 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 多样化金融需求。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 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改进耕 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 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推 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 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人民日报》(2018 年 2 月 9 日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