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产品为何遭遇清盘?

清盘的ET

F

近两年,陆续走向清盘的ETF产品增多了。

6月19日,鹏华深证民营ETF基金合同正式终止,这只基金从6月12日开始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相关ETF联接基金已于6月10日终止合同。6月16日,广发中证工业ETF联接终止合同,其相关ETF还在正常运作。华安中证民企ETF也于16日终止合同。

这些ETF基金以及ETF联接基金终止合同的原因都是因为基金规模过小,触发了基金清盘机制。

基金清盘规定

按照有关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如果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基金终止。

两年来,一方面是ETF产品越发受到重视,处于头部的一些ETF产品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一些小型ETF产品被清盘。

早在2015年,国内就有首例退市的ETF产品。去年,诺安上证新兴产业ETF、诺安中证500ETF、易方达深证成指ETF、景顺长城180等权ETF先后完成清盘。

ETF发展情况

一般来说,ETF作为一种被动式投资组合产品,可以减少单一标的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同时借由不同标的对市场风险的不同影响,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ETF产品既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操作便捷,不用费心去研究某只股票的基本面,也不用担心踩上“地雷股”。同时,ETF产品还具有低管理费及低交易成本的特性。显然,对于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或者没有时间打理财富的投资者来说,ETF确实是一款理想的投资产品。

自2002年华夏基金公司发行国内首只ETF产品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太受人关注,规模一直很有限。ETF产品2017年开始才迎来跨越式发展,到2019年已经成为明星投资品种,进入2020年后,ETF产品持续受到市场热捧。包括机构在内的众多投资者,甚至开始压缩个股交易规模,转而投资ETF产品。

当前,各种权益类ETF的产品规模已达8000亿元左右,已然成为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有证券机构预计,到2020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ETF的基金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业内竞争加剧

从基金业的发展情况看,ETF规模的壮大需要等待多方面的契机,除了获得公司的重点支持外,市场认可也是关键因素。

例如,半导体ETF首发规模并不大,仅仅过2亿元,算是踩着线成立的,随着半导体、5G等科技主题行情的风口到来,相关ETF很快就获得市场追捧。

但随着ETF产品数量的增加,马太效应加剧,ETF产品如果追踪指数的能力、流动性、渠道能力等方面弱于同类产品,其被投资者“抛弃”,规模缩水就不可避免,未来在基金业ETF清盘或转型也将成为常态化。

当前随着ETF快速发展,同质化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后发者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较大市场规模。

可以看到,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变更相关ETF的注册,这表明基金公司也在理性看待ETF产品的布局,主动放弃追逐热点,把更多资源投入相对有优势的主动权益产品。

投资者该怎么办

那些面临清盘的基金会提前公告,持有者应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考虑在基金正式清盘前做基金转换。ETF产品与其他类型的基金不同,一般散户投资者都是在二级市场上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ETF,早做转换处理会更合适。

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迷你基金进入清盘程序,所以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也要考虑基金产品的规模不要太小,其跟踪的指数不要太偏门。

编辑:吴 桐

审稿:王京源

编审:刘志军

来源:经济之声《易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盘的ETF

近两年,陆续走向清盘的ETF产品增多了。


6月19日,鹏华深证民营ETF基金合同正式终止,这只基金从6月12日开始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相关ETF联接基金已于6月10日终止合同。6月16日,广发中证工业ETF联接终止合同,其相关ETF还在正常运作。华安中证民企ETF也于16日终止合同。


这些ETF基金以及ETF联接基金终止合同的原因都是因为基金规模过小,触发了基金清盘机制。


基金清盘规定



按照有关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如果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基金终止。


两年来,一方面是ETF产品越发受到重视,处于头部的一些ETF产品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一些小型ETF产品被清盘。


早在2015年,国内就有首例退市的ETF产品。去年,诺安上证新兴产业ETF、诺安中证500ETF、易方达深证成指ETF、景顺长城180等权ETF先后完成清盘。



ETF发展情况



一般来说,ETF作为一种被动式投资组合产品,可以减少单一标的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同时借由不同标的对市场风险的不同影响,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ETF产品既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操作便捷,不用费心去研究某只股票的基本面,也不用担心踩上“地雷股”。同时,ETF产品还具有低管理费及低交易成本的特性。显然,对于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或者没有时间打理财富的投资者来说,ETF确实是一款理想的投资产品。


自2002年华夏基金公司发行国内首只ETF产品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太受人关注,规模一直很有限。ETF产品2017年开始才迎来跨越式发展,到2019年已经成为明星投资品种,进入2020年后,ETF产品持续受到市场热捧。包括机构在内的众多投资者,甚至开始压缩个股交易规模,转而投资ETF产品。


当前,各种权益类ETF的产品规模已达8000亿元左右,已然成为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有证券机构预计,到2020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ETF的基金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业内竞争加剧



从基金业的发展情况看,ETF规模的壮大需要等待多方面的契机,除了获得公司的重点支持外,市场认可也是关键因素。


例如,半导体ETF首发规模并不大,仅仅过2亿元,算是踩着线成立的,随着半导体、5G等科技主题行情的风口到来,相关ETF很快就获得市场追捧。


但随着ETF产品数量的增加,马太效应加剧,ETF产品如果追踪指数的能力、流动性、渠道能力等方面弱于同类产品,其被投资者“抛弃”,规模缩水就不可避免,未来在基金业ETF清盘或转型也将成为常态化。


当前随着ETF快速发展,同质化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后发者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较大市场规模。


可以看到,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变更相关ETF的注册,这表明基金公司也在理性看待ETF产品的布局,主动放弃追逐热点,把更多资源投入相对有优势的主动权益产品。


投资者该怎么办



那些面临清盘的基金会提前公告,持有者应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考虑在基金正式清盘前做基金转换。ETF产品与其他类型的基金不同,一般散户投资者都是在二级市场上像买卖股票一样交易ETF,早做转换处理会更合适。


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迷你基金进入清盘程序,所以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也要考虑基金产品的规模不要太小,其跟踪的指数不要太偏门。


编辑:吴 桐


审稿:王京源

编审:刘志军

来源:经济之声《易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