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红巾军为什么要跨海远征开城呢?原因令人意外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起源于元顺帝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连连,初起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一带。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颖州,领导人是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因裹红头巾故称红巾军。刘福通在亳州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红巾军节节胜利,出现"官府四散躲","红军府上坐"的大好形势。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经山东、河北进攻元大都(今北京);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李喜喜率领,直击关中,攻下兴元(今陕西南郑)、凤翔,转战四川、甘肃、宁夏各地;中路由关先生(即关铎)、破头潘(即潘诚)等率领,攻向山西、河北一带,经大同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多伦),放火烧毁蒙古皇宫,继续转战辽东各地;进入东北后,元守军一触即溃,于是设立辽阳行省,关铎、毛居敬等任行省平章事。

元顺帝为避开红巾军的锋芒,在高丽耽罗(济州岛)修建行宫,作避难之所。因为高丽一直和元朝通婚,当时的奇皇后就是高丽人,历代高丽王也都是元朝的驸马爷。百万元军攻打起义抗元的张士诚时,高丽曾派2.3万人助战。高丽是元廷的附属,自然成为红巾军暴民集团的烧杀抢劫对象,为摧毁元顺帝行宫,切断高丽对元的军事援助,决定东征高丽。1359年12月,红巾军毛居敬率领4万红巾军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红巾军连续攻克高丽西北部义州、麟州、宣州、定州和西京(平壤),高丽人心惶惶,百姓逃亡。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颇多,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1360年农历二月又被高丽李芳实、安祐击败,残部约300人退回鸭绿江。此次交战,红巾军与高丽军均伤亡惨重。后红巾军调动70艘船只骚扰高丽西海道,四月又被李芳实等击败。

1360年11月,关铎、破头潘、沙刘等率领10多万红巾军再入高丽,攻克安州,越过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红巾攻军进高丽首都开京(开城),焚烧高丽王室宫殿,高丽国王恭愍王逃往福州(今朝鲜安东)。1361年1月,高丽郑世云率军20万,屯驻于开京东郊天寿寺。命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那天落大雪,红巾军大多在营中取暖。高丽李成桂率2000精兵出其不意攻入开京,城内的高丽人群起接应,高丽军随后攻入,关铎、沙刘和10余万红巾军将士战死,其余将士在破头潘率领下退回辽阳,破头潘在辽阳被元军俘虏,并遭到处刑并将尸体烧毁。

两次远征高丽均告失败,这支红巾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高丽的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李成桂以此所立的战功为他的朝鲜李朝江山奠定了基础。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成为国王。此时中国明朝已经建立。李成桂对于双方(高丽和明朝)的实力对比很清楚,一直奉行亲明政策,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明朝取代元朝,大明成为朝鲜的宗主国。

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如有更多观点,欢迎大家积极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