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 每周一本书


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杨秀龙为我们推荐了《干法》这本书,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



热恋中的情人,在旁人看来目瞪口呆的事情,他们却处之泰然。这一点有过恋爱经验的人都能理解。我年轻时虽说一心扑在工作上,但也不曾忽略过这样的感情。


在创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星期日,有时我会邀请关系亲密的女孩去看电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本来电车可以直达,但有几次我故意提议从前一站就下车,边走边聊,慢腾腾地走了很长的路才将她送回家。  其实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然而,走这么长的路我却丝毫不累,而且还非常愉快,劲头十足。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


工作也一样,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


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在话下。


正因为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所以我就能长期坚持艰苦的工作,一以贯之,无怨无悔。


人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而只要忍受艰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喜欢自己的工作;仅仅这一条就能决定人的一生,我想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


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要想做出成绩,首要的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工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要你这么做了,人生就将硕果累累。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就像僧人艰苦修行一样,并非易事。所以,若只是当苦行僧,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很难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要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研究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


我想起一件发生在进公司后第二年的事,当时我正在全神贯注地测定实验数据。


那时,有一位京都名牌高中的毕业生,因家庭原因,不得已当了我的研究助手。他是一位头脑非常聪明的青年。我每天都让他帮助测定实验数据。“这种材料应该具有这样的物理性能吧,”我一边做预测一边做实验,而由他来测定有关数据。


我生性就有单纯的一面。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吧,每当实验测出的数据符合我原先的设想时,我就会高兴得“蹦、蹦”从地上跳起来。


这时,我的这位助手总是站在一旁用冷冷的目光注视着我。


有一天,同平时一样,一次实验完后我又开心得跳了起来,并对他说:“喂!你也该高兴啊!”但不料,他说的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从我的头顶浇到脚底。


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说:


稻盛,说句失礼的话,值得男子汉兴奋得跳起来的事情,一生中也难有几回。但看你的样子,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在甚至叫我也要同你一起高兴,我是说你轻薄好呢还是轻率好呢?总之,我的人生观与你不一样。


当时,我感到后背一阵冰凉。


确实,可以说他显得非常理性,但我却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他的观点。只过了一瞬间,我就反驳说:


你说什么?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悦和感动,这样多好!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真挚地把高兴劲儿表达出来。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研究经费不足、研究环境很差的条件下。要把研究做下去,我们就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今后我照样要为我的每一个小小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参加工作才两年,就能讲出这么一番道理,我颇为自己感到骄傲。可惜我这些话却不为我的助手所理解。两年后,他悄然辞职,离开了公司。


如果当初他能理解我说的并把它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那结果将会是怎样呢?


年轻的读者们,希望你们在工作中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地对待生活。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像我这样的经营者整天考虑的就是,公司“应该做这个”、“应该那么干才更好”这样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梦想,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我想干怎样的事等等问题。


但是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他们是冷若冰霜的人。


遇上这样的人可不好办。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所以我总是这么想:


这种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在公司。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为了顺利推进公司或团队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


这样的人将成为全体人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而涌起,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像这样自己主动领头、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我把他们称做“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顺利展开。


然而,如果你不是旋涡的中心,只在旋涡四周咕噜咕噜地跟着大家转,就很难体会到工作的真正乐趣。让自己进入旋涡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顶、如露入心的欣喜之情。


那么,怎样才能卷起旋涡呢?


一个组织里总有这样的人:没有谁来要求他做,他却自己主动提议要干这干那。面对这样的人,周围的人会说,“那就谁提议谁干好了。”


不是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这样,年轻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会召集前辈、师兄们前来,然后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比如,面前有一个课题:这个月的销售额要提高。


这时,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提出:“师兄,董事长讲了要提高销售额,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讨论一下怎么来提高,好不好?”


如果能开口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此人就是“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人。


敢于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的热爱工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这种魄力。


热爱工作,就不会单纯按照上司的指示办,就会有自己“制造旋涡”的、自主努力的冲动。


这其实就是上一小节讲的“自燃型”的人,这种人工作上可以取得卓越的成果,人生也会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