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叫了20年的過江通道要改名,你是否會懷念曾經的“二橋”?

近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官網上發佈了一則公示:

《關於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徵求意見的公示》 ,此文的發佈意味著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以及南京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未來可能都會被重新命名

自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通車以來,南京已陸續完成六條過江通道的修建(包括橋樑四座,隧道兩條),其中,跨江橋樑二橋、三橋、四橋以及揚子江隧道和長江隧道均未正式申報命名,相關部門考慮到它們目前的使用名存在方位、次序的紊亂,且缺乏指位性、文化性及地域特色,故公開徵求更名意見。

其實很早之前就南京幾座跨江大橋是否要更名問題就爭論不斷,眾說紛紜,贊成更名的一方主要有兩個觀點:

1、以序數命名容易搞不清楚位置。

南京的幾座跨江大橋多以序數命名,而這序數多指建造完成的先後順序,與地理方位一點關係都沒有,久居的老南京人或許還招架得住,但對於外地人而言,因不是按照正常的序數排列,所以根本摸不著頭腦,聽到橋名後很容易犯迷糊。

2、跨江大橋、隧道名稱屬於地名管理範圍,根據地名命名更有意義和邏輯。

橋樑、隧道名稱和路、街、巷等一樣屬於人文地理實體名稱,具有較強的指位性,應有官方提名,但目前提到的“長江二橋、三橋”只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並未通過正式審批,起名顯得有些隨意。再者,雖然這些橋名、隧道名只是一個稱呼,但也應該要符合南京這個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畢竟它們也是南京的明信片,提到這些橋、隧道都會想起南京。

而反對更名的一方則認為:像2001年正式通車的“南京長江二橋”,到現在喊了都快20年了,就算名字很隨意,沒什麼文化底蘊,但已經被絕大多數人認可了,現在已經是南京的一個標誌了。如果有外地人來問路,直接回答“在二橋旁邊”即可,非常淺顯易懂,倘若真用上“八卦洲長江公路大橋”,也許人家記名字都要記半天。

其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無論是否更名,這幾座橋樑和隧道對南京的貢獻都不容置疑,相信即使更換了名字,慢慢地,它們也會被大眾認可和接收,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南京的標誌了,無關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