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通鐵路更名通滬鐵路後,“滬通長江大橋”應該叫啥?

4月16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報:滬通長江大橋防撞設施首部節段從南通蛟龍重工碼頭起運,駛向安裝現場。在未來25天時間內,六套防撞設施、共計28節段陸續運抵並完成安裝。大橋為通滬鐵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細心人會發現,裡面出現了兩個表述,即“滬通長江大橋”與“通滬鐵路”。此前,各方都把通滬鐵路被稱為滬通鐵路,在上海鐵路局的官方公告:4月8日,滬通鐵路(南通至安亭段)全線接觸網送電。到了4月13日,上海鐵路局發佈信息顯示:4月11日,通滬鐵路(南通至安亭段)接觸網工程開始冷滑試驗。

這條飽受關注的鐵路,真的由“滬通”成了“通滬”。為什麼?有南通人覺得不錯,是個“好彩頭”,說這是南通向南通,通往上海的鐵路,通滬迎合了老百姓的期待。實際上,記者諮詢熟悉鐵路的老法師得知,鐵路在投入運營前的建設過程中,是正常現象,比如商合杭高鐵曾被稱為“商阜杭”;還比如今年即將開建的滬蘇湖高鐵,也有人將其延伸到合肥,統稱之為“滬蘇湖合”。長三角鐵路正加快建設,一些鐵路在規劃和建設中的叫法,可能只是研究報告中的提法,或是媒體和民間約定俗成的叫法,最終的名稱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定名為準。

滬通改通滬,大家都能淡然處之,南通人和蘇州人更關心並糾結著的,可能是這條鐵路跨長江大橋的名字——目前各方習慣叫它“滬通長江大橋”,去年9月20日,這座備受矚目的世界第一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成功合龍。但隨之而來的是,大橋最終如何命名,在網上爭論不休。

蘇州人不服啊,大橋北起南通市通州區,南至蘇州張家港市,通滬鐵路要從南通到上海,中間還經過蘇州的張家港、常熟和太倉,大橋怎麼就沒有一個“蘇”字?根據《鐵路工程命名規則》(建計〔2002〕71號)規定:“大江、大河上的橋樑和有河名的中小橋一般以‘地名+江河名’命名。”比如南京長江大橋、阜南新河中橋等,但南通人和蘇州人,顯然各有盤算。

張家港相關負責人曾私下反覆叮囑記者,他們認為應該是“通滬鐵路跨長江大橋”而非“滬通長江大橋”,畢竟橋建在自家的地盤上,存在感又不高,總有些失落感。早在2017年,張家港市就專門上報蘇州市,懇請蘇州積極爭取將此橋命名為張家港長江大橋。當然,也有兼顧兩地的命名建議,如“滬蘇通長江大橋”“蘇通長江二橋”等。

近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公佈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佈局規劃(2020—2035年)》,《規劃》主要佈局橫跨長江干線主要航道、具有交通功能的過江通道項目,南通共有8個過江通道項目得到規劃支持,未來將形成“八龍過江”格局。作為八條過江通道之一,“滬通長江大橋”是在《規劃》中的提法,這座正在建設的滬通長江大橋,是南通向南的第三條過江通道。

對於江蘇省跨長江大橋的名字的爭論,是一個老話題了。比如聯通無錫江陰和泰州靖江的江陰長江大橋、還比如聯通揚州和鎮江的潤揚大橋。按照《長江干線過江通道佈局規劃(2020—2035年)》,至2035年,江蘇境內建設44座過江通道。可能,未來橋名之爭還會繼續,不過,名字總是次要的,關鍵的關鍵,還是如何讓蘇南與蘇中、蘇北跨過長江、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