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孩子是学习重要还是身心重要?

十月兮姐


不知道题主是基于什么提出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把“学习”和“身心”对立起来看呢?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身心健康肯定是必须的,但是学习也同样是很重要的。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生活所迫导致的,毕竟人活着的第一要务首先是要生存。

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有些地区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而外出工作挣钱。

而且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也的确是不具备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条件。

这种情况下孩子在老家跟着老人一起生活时难免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上。

而长期跟父母分离的本身也的确是存在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这些“外人”讨论哪个更重要的时候其实对“当事人”来说是没太有意义的——即便是我们把所有的道理都讲清楚了,但是生活所迫是没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他们固然希望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教育条件,但是在没有具备的情况下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先解决生存、生活问题显然是第一位的。

不过说归说,有些事情我们还是要面对的:

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家庭条件通常是比较差的。

不仅如此,可能他们所在地区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都比较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显然是最佳的改变命运的途径。

否则他们高概率的可能只能像他们父辈一样继续从事一些比较辛苦且可能收入并不高的职业。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孩子都会如此,但是高概率会如此。

因此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庭无法提供太多资助的情况下,“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就在合适不过了。

2、身心健康某种程度上讲比学习更加重要

这点显然也是无可争议的。

这就好比我们说“才”和“德”的问题一样,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比“德”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显然“德”一定会是比较共识的更加重要的东西。

毕竟“才”这种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以留守儿童为例,无论是外部的教育资源还是其家庭教育相对来说会更加落后一些,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孩子未来没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才能,只是他们需要一定的机会。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出现了问题,那么无疑就会对自己、对家人甚至是对社会带来父母的影响甚至是非常恶劣的影响。

但是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留守儿童”,任何一个孩子同样都面对这样的问题!

综上,我对题主的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只有一个:都重要!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我借此给朋友们讲一讲我曾获得政府资助的、以留守儿童与随迁儿童为主题的长篇儿童三部曲小说。

小说中写有两个留守儿童后来借政府政策之好,随父母迁入城里学校学习的孩子,其中的女孩子叫碗儿,因为在老家时与同伴一起相互取暖、帮助,共同成长,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很快适应了生活、学习环境与城里的落差,很快融入了新的学校,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同与接纳,显得及为健康阳光,人见人爱,甚至成为城里的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同为留守儿童随迁入城的另一个同学曹一与碗儿入城后的学习状况就完全不同。

这个人物是以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为原型创作的。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几乎将现实中的原型照样刻画了这个形象。

曹一在乡下条件极有限的乡村学校里,成绩永远是第一,像万里长城一样永不倒,深得全校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的欣赏与喜欢,可以说是一个学习的天才,而他也将自己视为野鸭群里的小天鹅,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然而,在偏僻的小小的山村小学里的学霸,到了城里,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加上进城前,原来的老师千叮咛万叮咛,要他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要落后于城里的孩子,可考试时他就是获不了第一,于是,自卑的阴影越来越大,越来越浓,以至于将自己完全笼罩,至于自闭,拿着不理想的试卷坐在教室一动不动地发呆,连晚上也不回家,最后,由班里的第一名给老师出了主意,在自己的试卷上以鸡蛋里挑骨头的眼光云找出可扣可不扣分的地方,硬生生将自己的成绩降了几大分,让曹一的分数位居第一,这才让他缓过气来。

我再强调一次,这个形象是我教过的学生为原型的,几乎原版搬到小说里来的。

虽然这是个很极端的个例,但也相当有典型性。他只能听表扬,只能让老师将眼光关注到他一个人身上,他心中只有分数。有一次,我想纠正他不太整洁的书写,我还刚开口,就见他的脸上的肌肉在颤抖,我们只好大眼瞪小眼(注:他大眼,我小眼)。之后,因为分文理班,我没有将他教毕业,但在我心中,我一直担心他记挂着他,就算是考上了清华北大,他会成一个能适应社会,能够与人正常沟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能用其心尽其职的人吗?很遗憾,我没有继续追踪他后来的成长情况。但愿他如其他孩子一样,最终也获得了一个健康而阳光的心灵,成为不但成绩优秀,更是德才兼备的出色人才。

再补充一句,曹一的那段悲剧经历,自然很大程度是他个人的性格问题,但是,过于看中成绩而偏爱他、袒护他的学校老师未必能推脱责任。


琴心李老师


1.学习与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天都是唯一的,每一方面都不能落下。

2.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更要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留守儿童是这个转型时代必须正视的问题,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以自己的辛酸与勤劳成就了我们的新时代,我们这个世代不能让留守儿童独自承受这个转型中的留守之痛。对留守儿童所呈现出来的身心健康问题与学习问题,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干预以及学校的关爱,家庭的配合都很重要,忽视哪一方面都不行。但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它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人格发展,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意愿、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身心健康会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能让孩子勇于面对学习、生活中诸多困难,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3.学习有助于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会为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能将二者作前后、轻重的机械安排,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可以作此消彼长对待的事情,均衡、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成长。我们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要看到二者的关联性与互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