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学习机器吗?

欢迎来到QT爱学习时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时常能够听见这句话。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幼儿园开始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一年级开始学习二年级的知识,就这样持续下去,将孩子变成了学习知识的机器,我们把这种行为我们称为超前教育。

那超前教育合理吗?答案肯定是不合理的。

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在某个方面不如其他的孩子,时常有家长在抱怨:“凭什么他的孩子就可以考满分,我的孩子也要考满分。”“凭什么他的孩子弹钢琴那么好听,我的孩子也要学。”就这样,家长在这样攀比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孩子报补习班,报兴趣班。

曾经我问一位家长,你为什么要给孩子安排那么多的兴趣班了,这位家长回答我,其他孩子都学了,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啊。现在大部分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就只是因为其他孩子在学,我的孩子也要学,完全不会去思考我的孩子对这个感兴趣吗?孩子学了之后对孩子会有哪些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中国是世界上学习钢琴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听钢琴音乐会或者演奏的人却是最少的。开始看到这个报道我觉得是对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个讽刺,认真思考之后,就可以发现学习钢琴只是因为中国父母认为会弹钢琴的孩子很优秀,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喜欢弹钢琴。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艺或者引领学生自我发展。如果是从教育的本身目的出发,就应当着重培养每个孩子各自擅长的方面,让喜欢音乐的去学音乐,喜欢体育的学体育,喜欢数学的,只要他能接受,初中就学群论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这样理想化的目标自然是很难实现的。

还有部分家长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口中的“天才神童”,让孩子超前学习知识,1岁背诗、2岁弹琴,4岁学编程,6岁学奥数,甚至有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初高中的知识。急切要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恨不得一眨眼孩子就变成超级天才。然而父母们却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见得有效。

孩子在童年时期,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过早的去学习这些知识,不仅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丧失对知识的新鲜感,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陈鹤琴说:“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其实,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在于他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孩子年幼时,家长不要着急让孩子学习太多的知识和给孩子报太多的兴趣班,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年幼时,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孩子学会多少知识不重要,教会孩子怎么学很重要,在孩子年幼时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也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QT爱学习愿意每天与你分享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