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小时候听话的孩子,长大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流水


我就有心理问题!我也很听话。可是我更自卑!

中国人特别喜欢用听话来赞美孩子,觉得这种顺从,是孩子拥有的最好的品德。

我们家有姐弟三人,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因为家里重男轻女,更疼爱弟弟,我为了多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就会努力的表现出来我懂事,我听话。我在外人看来,也是我这个大女儿懂事听话,其实开心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上了大学后,我这种讨好型人格的缺点,就会慢慢的展现出来。我自卑,极其的自卑,喜欢的东西不敢争取,也始终的觉得不如别人,我在父母眼中,也依然是那个听话的长女。



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过得不开心的,因为我压抑,我在外面表现出来的性格是活泼的,可是一个人安静独处的时候,我是自卑的渺小的。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我在相处的过程中,很小心的对待过去的自己,因为那种童年留下的阴影,在我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会被放大。



女儿现在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会联想到我的小时候,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也感觉是在弥补我的小时候。弥补我小时候受到的各种不公平,弥补小时候的恐惧,弥补小时候的那种压抑。我努力的爱我的女儿,其实是在努力的把爱传递给我自己的童年。



现在我过了而立之年,我在努力的摆脱我听话的童年,我也在努力的让自己平静,因为小时候的压抑听话,换来的就是现在的暴躁焦虑和多疑。我会看各种各样的书,让自己充实一些,也会听佛经,听里面的人生道理,让自己心中坦然平和。

人生苦短,我会慢慢变得更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开心活着!


朱大妞的娃子狗子


为什么小时候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心理问题?

是这样的,听话的孩子从小是父母家人的影响,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孩子听话沒什么不好,但是特别听话,就是小时候经常说的这孩子真乖,幼小的心灵里,天天装着真乖乖,小孩子是否就有了心理负担,是否限制了孩子的天牲,创造思维,孩子的好奇心,在大人的诱导下,孩子天天做个乖宝宝。

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原因就在这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大人的一举一动,举止言谈,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作为父母教育好孩子,可真算的上是一次伟大的心灵工程啊!

孩子教育,年轻的爸妈,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长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骄生惯养,本身就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再做孩子的启蒙老师,可要先得进行修练,严以律己,自我完善!

孩子教育,对孩子不要管的太严,虽不能完全放飞,但也要给孩子自由,千千万万不要对孩干扰太多太多,不能让孩子完全按父母设计好的轨迹运行,上边说的乖宝宝,实际上是从小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从小沒有养成健全的思维能力,只所以出现长大以后的心理问题。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也不一定就不好,父母要辩证对待,先听听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理由,对的肯定,错的纠正,要让孩子完全明白过程。小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经常问这问哪,就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进步,孩子不管场合,不管时间,哪里想起哪里问,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冷落了孩子,父母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先回答孩子的提问,如实在忙不过来,也要安慰好孩子,千万不要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一定要从小培养成健全的思维能力,避免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


用户安康幸福


1. 从成长年龄阶段看:

孩子刚出生,犹如一张白纸,后期在家长、老师、社会慢慢培养认知、行为、性格;

0~8岁,大部分的认知是由家长培养和输送的,所以这个时期,我们会感觉到孩子特别的乖巧、听话,尤其是听到孩子们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

8~18岁,随着接触的知识、事物、人际关系(同学、老师、朋友等)越来越多,加上身体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开始扩大视野,开始纠结、考虑,或内心想:“这个事儿,以前我爸我妈说是那样,而我今天看到的是这样……”他们开始产生疑问和批判,甚至开始自主的选择和决定。这个时候,我们看孩子的行为习惯等,就会发现,孩子咋就变了呢?

2. 听话。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没有具体的指向。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孩子完全按照我们的预期言行,我们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若是这样,家长的思维一定被限制或部分限制了,用我们限制的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更好的方式是,引导孩子经历成长,他经历的多了,感受才会更深,成长的收获才会更多。

3. 孩子和咱们家长,是两代人,年份上讲,相差20几年,甚至更多,咱们关注事物的态度、角度、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出现我们认为不太合理的言行时,作为家长,可更多的思考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和家长沟通少了,背后原因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缺少共鸣,如果要解决,就要创造共鸣(一起做喜欢的事儿等)。

4.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请留意具体的呈现方式,一般情况可以通过疏导、运动、陪伴等进行舒缓;若是因为长期忽视或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建议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