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4人团队中,为什么猪八戒一遇困难就想分东西各奔东西呢?

雨滴悠悠


大家好,我是生活之路一帆风顺,很高兴回答问题西游记4人团队中,为什么猪八戒一

遇到困难就想着分东西各奔东西呢?西游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唐僧受唐王差遣到西天取经,不去不行,不去违抗圣明,死罪,硬着头皮往前走。

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展示本领,保护唐僧,遇到妖魔鬼怪四处奔波找人想法解决,出力最大,他就是想露露本事,人前卖弄一下,显得他有本事。

沙僧也是在天上失手打碎琉璃盏犯了错,贬下凡,在流沙河每天受穿心之苦,西天取经,可以不用受罪了,他的取经决心也是坚定的。他平时不什么说话,在经过女儿国时,女儿国王想让唐僧留下,沙僧就跟女儿国丞相说:我师父是九天的罗汉,得道的高僧,不贪图你的王位,快快给我们倒换关文,放我们西去。

猪八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了猪胎,在

高老庄有心爱的娘子,观音菩萨让他保唐僧取经,他也是没有办法,凑合上路,家里有牵挂的人;取经路途甚远,困难重重,被妖魔鬼怪经常捉住,还经常饿肚子,还不能开荤,还受着猴子的气,他又好色,看见女人

就走不动路,各种原因加起来,他的取经决心最薄弱,一有困难就嚷着分家,回高老庄找高小姐。我就分享这些,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谢谢!


生活之路一帆风顺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一句话:佛教是逆本能的修行,猪八戒是顺本能的存在。

第一,猪八戒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没错吧,财色名食睡这五种弱点可以说是人的本能,猪八戒巧妙地包揽了这一切。当然这是吴承恩的文学手笔,他需要这么一个典型角色,来丰富取经队伍的多样化,来丰满一个人的多面性格。《千与千寻》的切入点也是人的贪婪本性!

不可否定,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猪八戒的影子,只是程度不同。这个很容易证明:你觉着取经队伍离了猪八戒行吗?猪八戒有趣吗?

大部分人会认为,没有猪八戒,取经队伍就是铁板一块,少了润滑剂,一路上紧张兮兮,很容易崩溃了。猪八戒还是挺有趣的,总是时不时得扯扯后腿,分散一下众人的注意力,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这说明猪八戒的性格,虽然有点小颓废,或者说负面,但不可或缺。目标感太强的人或者说追求完美的人容易走极端,到头来南辕北辙。

第二,佛教这是“恨苦修行”

现在直面这个问题,为什么猪八戒一遇到困难就想分东西?分东西就是散伙,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此路不通,另换目标。他坚持不下去,为什么,就是因为各种诱惑吸引着他的注意力,金钱、美色、美食、贪睡……其实,孙悟空不也是贪名吗?名更难破啊!

吴承恩说的很明白,佛教里所谓的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正是佛教修行的障碍,不仅仅是取经的问题。有了这“五欲”的干扰,人怎么可能放下我执?所谓的“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正是对“五欲”的具体规定。

佛教的修行极其艰苦,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放下世俗的欲望,出家修行的。历史上和尚万万千,得道高僧屈指可数。玄奘也好,吴承恩也好,要想取得“心经”,同样需要放下世俗的欲望。

结语

但凡成大事者,都需要高度的自律,克制本能的诸多欲望。“上帝造人”,在人的本性里布置太多的弱点,正是“潘多拉的魔盒”,所以人类很难再回到“神”居住的“伊甸园”。欲望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这个东西不能简单定义为恶,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人类如果真的如佛教所说,消灭欲望,摆脱轮回,那么人类就进化到高智物种了,当然也就可能不存在人类社会了。


阿奇文化


取经团的四人一马中,唐僧是唐太宗钦命的取经人,不去就是抗旨,诛九族的罪,孙悟空是无期徒刑保释,沙僧是流放在流沙河,还有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的痛苦,小白龙是死刑,等待问斩的,这四位的选择都很少。和以上四位不同,加入取经团队前的猪八戒,在云栈洞继承了卵二姐的遗产,还在高老庄有个正式的老婆,他不是带罪之身,也没有衣食之忧,所以他并没迫切的要取经的需求。

一般来说,选择越少,对取经的意志就越坚定,选择越多,投机性就越强。所以我认为猪八戒可能是取经团队里投机分子,是唯一一个给自己留了后路的人,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并不愿意以命相搏,各奔东西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