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桃林镇“四个一”吹响公共空间治理冲锋号

中国江苏网4月16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李冬)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东海县桃林镇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迅速启动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组建领导小组,与“私”对“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势,凝聚起齐心协力的强大合力。

首先是坚持“一把手”抓带头。针对桃林镇地域大、行政村多的实际情况,镇村两级明确了镇党委书记为镇第一责任人,21个村党组织负责人为村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是公共空间治理的“风向标”,只有党员干部带好头,广大群众才能干有方向、做有标杆。桃林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找准乡村振兴结合点,夯基础、强组织、激活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公共空间治理之路。

走进该镇关汪村,水泥路通到每户家门口,新铺了排水管网,一株株开满鲜花的绿植装点着村庄环境……2019年以前,这里还是个让村民十分头疼的地方,猪圈、柴垛、旱厕,道路不通畅,没有地下排水管网,老百姓生活非常不便。73岁的王加运是一名老党员,早在治理之初,他就带头清理自家占用公共空间的草垛及旱厕,如今整治好了,心里也舒畅。关汪村党支部坚持将公共空间治理作为高质量发展共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来抓,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头推动公共空间治理绿化工作。共清理公共空间3万平方,清理池塘4处,拆除违章建筑20余处,完成植树造林20亩,栽植红榉、白蜡、银杏等苗木1万余株。目前,全镇2120名党员干部已在第一时间填报个人占用公共空间自报表。

其次是坚持“一盘棋”抓统筹。大局下准确定位,大局下主动作为。自工作开展以来,桃林镇迅速成立宣传工作小组,以各部门各村为抓手,村村通“大喇叭”、手持“小喇叭”、微信群等传播方式“各显神通”。向群众宣传公共空间治理范围和时间节点。并采取志愿者上门、安排展板等方式进行宣传普及,并组织每村印制统一条幅、村组工作人员逐户发放宣传单等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确保村民人人皆知。及时将官方信息传递到位,发动群众主动申报。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单50000余份,制作宣传条幅500余条,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20000余份。

再是坚持“一张图”抓住纲。“一张图”是指全镇各村资产及资源的定点、定位、定量、定级,绘制村级资产资源管控“矢量图”,建立村级资产资源信息数据库。同时把村级资产资源的所有信息建立台账,并且在田间地头竖立公示牌,长期接受外部监督,防止私下交易,暗箱操作。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控体系不仅畅通了监督渠道,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也可保证村集体有持续稳定的经营收入。

他们还坚持“一竿子”抓到底。桃林镇是连云港市的最大中心大镇,人口8.2万,面积169.8平方公里,境内有78个自然村。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对此该镇坚决做到工作安排部署一竿子到底,督促检查一竿子到底。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部署下,21个行政村的驻村干部、村主职干部主动递交了目标责任状。并通过拆除存量违建来为公共空间治理打开缺口。近日,在该镇陈州村,由镇建管所、防违控建大队、派出所组成的拆违人员正在拆除违章建筑,挖掘机忙着整理杂树杂物。各庄村民郝德富表示,“以前没整治的时候,村里到处乱糟糟的,大家都感觉家门口那块公共地块应该给自家用,今天你盖点这个,明天我放点那个,邻里关系搞得很僵。自从公共空间治理以来,东西都归公统一规划了,建个小广场、小公园,种点花花草草的,既好看,村民们也不争了,关系缓和了,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通过清除违章建筑、收回被侵占的公共资源,种上经济树种,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更改善了乡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