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恐惧中的人性之光:「潜渊症」测评

说起深海,大家会想到什么?

幽暗?深邃?深海恐惧症?克苏鲁?Deep♂Dark♂Fantasy?好,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个说深海干员斯卡蒂给我出去。

拉莱耶之主

没错。说起深海,大家能想到的或许就是一片黑暗,任何的形容词都无法形容那个令人恐惧的无生物带,除去了深海底依存着热泉与冷泉存活的细菌们,还有部分能承受超高压强的甲壳蟹类,剩下就仅仅是一片虚无,在高压下,即使是最坚硬的结构都有可能被直接压扁压碎,更何况是相比物质之下更脆弱的生物呢?

画家们猜测的深海生物

深海无疑是危险的,令人窒息的,但我们要将思路放宽一点。深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最古老的家园,深海生物们按照某些理论来说,或许是第一批拥有成熟结构的生物,而我们则是经过选择而来的适应陆地的生物。

同学们,咱们也可以将思路发散至天际,星空中有多少星球上拥有非气态的水?而同时,有多少星球拥有优秀的环境诞生液态水的海洋?星球们距离恒星不是过远就是过近,使得他们或许连最基本的生命温床都无法产生,更别提生命的生理结构了......

生物环境

看着下面几近昏昏欲睡的学生们,我不由得叹了口气,用力敲了敲黑板。

接下来这里是重点!我陡然拔高了声调,有不少已经进入酣睡状态的学生不情愿的睁开睡眼,迷迷糊糊的抬头看着黑板。

我将3维投影仪打开,蓝色的光线交织汇聚起来,逐渐构成了一个浑圆的冰蓝色星球,我的手指滑动起蓝色光晕,尽量向更多人来展示他的样子。

木卫二

这颗星球则是太阳系的特例,作为木星的卫星,他的潮汐作用十分强烈,使得冰层下存在着液态海洋,而如同我们当初所猜想的一样,生物学家们认为,在寒冷的冰层之下,可能存在着极限环境下才能存在的生物,其生存的环境与生命形态或许与现在生活在地球上南北两极的某些极度嗜寒生物类似。

而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颗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欧罗巴”——木卫二说起......

潜入两千米以下的奇妙之旅

《潜渊症》在steam的标签明确说明了他的定位——生存恐怖,多人合作。在某种方面上来说,这两种元素在《潜渊症》的游戏进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游戏加载页面

黑暗的深海伸手不见五指,除去潜艇内微薄的灯光,自己所搭乘的这艘潜艇,仿佛就是这个茫茫黑暗空间唯一的灯塔,一艘满载着希望的黄金巨轮......幸亏自己还算走运,身边有着一群可靠的船员。

漫无边际的黑暗啊~

但深海中令人恐惧的不只有黑暗,还有潜伏于黑暗中的杀机——木卫二的冰川下的确存在着生物,不过不是细菌,也不是温顺的软体动物,或许是另一种生命.......生长为野兽模样的藻类,拥有巨大甲壳的怪物,甚至是“利维坦”......他们肆无忌惮的攻击着船舶,甚至是突入船舶内部,每一次潜艇的颤动和撞击声都好似在船员和玩家的心脏上进行击打。

菌藻爬行者群的“登陆作战”

不得不说,在氛围渲染上,《潜渊症》的制作者们使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他并没有通过直观的色彩和形状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而是让黑暗和双声道声音的暗示和特殊的音效,将恐惧逐渐渗透到玩家的内心,每次进行个人游玩时,我都因为受不了单人模式的压抑和孤独匆匆退出,即使去寻找外国友人的服务器,听着听不懂的话,也比自己一个人承受着无比的寂寥好。

外星遗迹

而在多人合作方面,作为一款可单机可联机的合作游戏,每个单位角色的制作方向与职能分工相当不错,不论是扮演指挥开船的“主心骨”舰长,还是成为坐镇反应炉拉拉导线的工程师大将,不论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向闯上船异星生物开火的安保官,不论是修修补补随时候命的修理工,还是成为一颗螺丝钉助手“哪里需要哪里搬”,玩家本身的游戏的体验都非常饱满。

战役模式中,船长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船长是队伍的指挥者,通过调整船舶的移动,最大化功率利用电力,缩短时间和路程,而在开启声纳后,虽然会吸引怪物,但这也导致怪物极其容易出现在声纳中,指挥安全官提前打掉,与此同时,船长还可以通过船舶的目前情况图查看当前潜艇遇到的问题,比如来自某处设施的故障,还有舰船底板的漏水,船长都可以直观的看到,并在游戏中通过语言明确的下达命令。

船长内部操作

工程师是队伍的基石,他掌握着整艘船的命脉——反应炉,以及电力设施,是工程师的努力,才让这艘船的移动成为可能,通过制造物品,调节反应炉和电力,工程师成为了仅次于船长的指挥角色,往往需要大量用电时,工程师的手动调节就派上了用场,而在其他闲余时刻,可以用自动调节摸鱼。

反应炉

医疗人员和安保官是队伍无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职责虽然互相不同,但他们存在的特殊性让玩家们欲罢不能,医生可以使用材料制作药品,必要的时候可以亲手上阵挽救船员们的生命,或是让船员一秒起死回生,安保官则是保护潜艇必不可少的战力,手中的警棍有着强大的武力震慑,可以驱除船上入侵的怪物,必要时可以驾驭强大的电击枪远程击杀跟随在潜艇背后的鬼祟之辈。

而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则是机修工与万能的助手,他们负责着潜艇那所有部件的维修,如果船壁经过撞击,或是怪物攻击漏水了,他们也是救急的的万能工具人,而且相比机修工还有些专精,助手基本是纯粹四处救急的人,各项都能干,但是各项都不精。

这种快乐的合作与充实感很奇妙的体现在《潜渊症》的六个职业中,并使得游戏的进程轻松欢快——当然,如果没有怪物攻击船体,船长也没有撞冰山的话,这趟旅途无疑是轻快又简便的。

尽职尽责当然是应该的,每位玩家都为了潜艇能够完成任务而拼命工作,甚至亲手上阵做本不应该自己做的事,这种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和学习......吗?

君不见,船长挂着自动驾驶撞上冰山,工程师焊好了压载舱的缺口,反应炉却着起火来......

所以由此可知,游戏的沟通与合作有多么重要(残念脸)。

恐惧中为什么会迸发欢乐!?

《潜渊症》的本质是恐怖游戏,但在联机模式中,这种恐怖转化为了魔性的快乐。

由于官方制作者的制作风格所致,《潜渊症》的人物是一种柔软的纸片人,哦不,或者拿木偶来说可能更加贴切一些,这种身体模型风格,使得船员在做某些动作的时候非常鬼畜——例如心脏按压,疾跑加空格,他们的肢体可以随意的反方向扭曲,不由得让我怀疑所有船员的身体都是使用面条做的。

魔幻party

甚至在某种情况,船员的操作可以让他们的肢体达到更扭曲的动作——例如背对着反应堆修反应堆,或是平地突然如同洗甲板的清洁工一样劈个叉,随性又惯性十足,看上去貌似很遵循物理原则,但是这种情况真的让我怀疑玩家的肢体是否会在急刹车后突然飞出去。

内置的DIY工具,可以创造你自己的船和人

联机中的有趣部分可不止如此,在其他的方面来说,游戏更多追求了人和人的合作性,于是语音频道中布满了“WDNMD”,“修漏水啊!”,“卧槽这么反应炉又起火了!”,“船长你怎么又撞山上了?”诸如此类的话,本来幽暗深邃的海洋深处此时却和东北一大家吃团圆饭一般热闹,而在集体躺尸之后,“救我”和“我死了,你把我衣服扒了吧”的声音又不绝于耳,玩家们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战斗中不断的重振旗鼓,快乐的进行下一局游戏。

一起活下去

这种欢乐不是一种简单的看到了美好的东西就去赞美和褒扬的感觉,也并不是朋友之间的斗嘴所能带来的简单嘴臭极致享受,大家每个都在为了潜艇能够存续下去而努力着,为了达成目标的团结带来了一种纯粹的快乐(虽然更多的是捣乱的)。

在联机的时候,你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人类的团结一致,自我挑战,直面恐惧,(当然也会被队友的操作蠢哭),一种不肯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拯救全员的信仰混杂在每个人身上。

或许面对自然,我们都是无力的,面对巨兽,我们能做的抗争极其有限,但当你看到所有船员都将他们眼中的希望,沉沉的压在你的身上时,你总会想想,然后重新指挥起全船剩余的精英。

就算不会成功,那也总得亲手试试。

当前版本的优点和缺点

+团队协作感高,游戏过程欢乐

+游戏内存在DIY工具,随时随地定制自己的船/人(略有难度)

+操作要求低,对指挥能力要求高

-机器人AI就是一个铁憨憨

评分:

画面:7.7/10

(幽暗深邃,色调黑暗,风格如此,还原深海环境)

音效:7.5/10

(音效配置优秀,耳机佩戴情况下能感到深海幽邃与左右声道的机械声)

剧情:2.5/10

(剧情仅为片段化的任务,没有更细致的描写)

趣味性:9.1/10

(开黑趣味性爆棚,真实体验到团队协作的感觉)

创新性:7.2/10

(题材较为新颖,游戏方式与《这是我的战争》类同,但却增加了更多玩家可以操控的方向,使游戏的新颖感增加了很多)

一句话总结

必火,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