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可能會有“驚喜”


週末的時候,我沒事幹翻了幾篇報告,發現有幾項很有意思的統計。




這個表主要是統計了05年到19年過去十五年的大盤風格漲跌的情況。


這個表看的信息量很大,我給大家幾句話總結一下。


根據過去15年的股市漲跌的統計每年的四季度往往都有很明顯的變化,其中金融(地產,保險,銀行)與必選消費往往表現好於其他風格,而且前三季度高估值的板塊往往在第四季度會處於劣勢,低估值風格崛起的幾率比較高。


而如果當某一年處於經濟復甦期或者經濟上行期的時候,順週期的板塊逆襲較多。


如果我們從指數的角度去看的話。



科技龍頭、創業板指、中小板指、中證500指數的在過去15年四季度的收益率均值較低,而消費龍頭、滬深300、上證綜指、中證100、上證50指數的收益率均值較高。


以上的統計雖然不能保證百分百準確,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往往在四季度的時候,市場的整個投資風格會從進攻轉為防守。


*****


其實,今年這種變化規律早就開始了。


幾個月前,我們就在《

市場正在悄悄的變化.......

》這篇文章中發表了觀點,當時的觀點是,接下來的市場,會有一個低水位和高水位之前的切換,或者說均衡發展的態勢。


因為背後的漲跌是有多個因素決定的,所以三季度這種變化並不明顯,只有週期風格的股票上漲比較明顯,其他的低水位的品質只是略微的上揚,但高水位的品種無一不例外的全部踩了急剎車。



另一方面,今年7月以來,外資也步調一致地開始減持前期估值不便宜的品種。


這些板塊的、中優秀的代表公司就是,YHHMG(藥明康德,海天味業,恆瑞醫藥,貴州茅臺和中國中免)它們基本都是中國盈利能力最好、不受疫情影響的。



所以,如果咱們這麼看的話,今年的情況基本和上面的統計結果相互印證了,只不過20年四季度才剛剛開始,之前的情況一切的一切都比較緩慢,還是不是很明顯。


所以,我有一個強烈的預感,就是四季度可能會有“驚喜”,這個驚喜並不是說賺錢,而主要是大家預期心理落差的變化,如果你之前對某些行業預期高期望高,那麼很有可能四季度給你澆點冷水,不一定跌,但不會漲的太急,如果你之前對一些公司預期低,那麼很有可能接下來會給你一些甜頭。


*****


其實吧,雖說是從概率和今年實際的情況來看確實是這樣的,但它的存在肯定有其的合理性。


這種情況的出現,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認為,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大家都知道股市的漲跌短期而言說白了就是一個預期,一家公司年初的時候你可以認為它能有100%的業績增速,儘管它達不到,但是隻要市場這樣認為他就能漲,這漲的是什麼?這是預期。


這下好了,10月是三季度報的發佈期,進入四季度了,是騾子是馬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基本定型了,一般三季度好的公司,年報不會太差。


那麼這中間就會有一個預期差的問題,不論你之前的預期給高了,還是給低了,這時候就會面臨一個預期修正的過程


高估值的公司,雖然它們個別公司很好,但業績是否真的能托起來高估值?低估值的東西,估值是否太偏離實際的業績?


那麼,對於前期表現比較好的板塊來說,市場有比較高的預期,但隨著3季報的落地,盈利預期也會下調,往往可能會無法延續前期的態勢。


2,越到年底,投資者的求穩心理越強烈,我這裡說的投資者是說整個市場的參與者包括一些機構投資者,就拿今年來說吧,如果你上半年買了科技,消費,醫藥,這些公司,那麼到現在為止應該還是賺的不錯的,那麼這些投資者,馬上年底了,就會有一種避險需求。


投資風格就會更加穩健,年底算賬的時候,守住利潤是關鍵。


3,資本市場永遠追求的是高收益低風險,當市場上分化極其嚴重的時候,高低估值他們就會有一個均衡發展的動向,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講就是,市場會一碗水端平。


這裡的高低估值主要是相對於公司自身而言的,好公司和一般的公司,他們都有自己專屬的估值波動中樞,如果你拿消費股和傳統的製造業相比,前者不管啥時候都比後者估值高,這是客觀規律,因為生意屬性不同。


所以我說的高低估值主要是相對於同行業或者自身歷史估值來說的。


4,在我國,年底一般都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全年經濟,並對下一年經濟進行計劃和安排,這就使得四季度風格變化受政策影響比較大。


而今年因為某些特殊的情況呢,貨幣政策態度逐漸由寬鬆轉向中性,上半年流動性帶來的某些股票的上漲接下來很難繼續延續。


*****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2020年剩下的這幾個月,還是會有一些期待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上週在《

說說接下來的投資策略!

》也說過,考慮到今年的情況,主觀認為接下來最好的策略是:以順週期的龍頭公司為根基,然後逐步向合理價位的優秀賽道或者優秀成長股配置的均衡策略。


作為一個死多頭,我個人從來是不會慫的,就是幹。



全文完。


更多幹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價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