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成熟期的萬億市場

造紙工業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關係密切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紙及紙板的消費水平衡量了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誌,在經歷2002-2012期間年均9.4%的高速增長狀態後,現階段進入以圍繞“環境保護、原料轉換、生產效率”為主題的產業調整時期。

由於造紙屬於進入壁壘較高(外廢配額稀缺、重資產投入等),且退出後難再進入的行業,因此行業玩家處在不斷減少中。

玖龍紙業、理文造紙、太陽紙業、晨鳴紙業四家龍頭企業於2019年的CR4已經達到28.88%較去年同期提升1.30個百分點,與美國造紙行業在1972年的CR4處於24%和經過“十年環保立法”後的1984年的CR4處於29%相比,仍有進一步提高空間。

2019年全國造紙行業規模達13,370億元,從市場規模增速上看,2004年至2011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2%,2011年至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近年來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及2018年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全國紙板產銷量近年也維持在1~1.1億噸的水平,造紙產業當前已處於成熟期,行業整體需求以穩為主。

造紙行業作為典型的中游製造業,其上游原材料以廢紙和木漿為主,下游涉及包裝、印刷等眾多行業。產業鏈從植物纖維到終端消費品,最大的特點是可循環發展。

具體到造紙工藝方面,即原材料經過多道工序轉換成紙或紙板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兩道工序就是製漿段以及造紙段。

製漿段:製漿即為將木材或廢紙等原料通過化學法、機械法、化學機械法、生物法等方法制成漿的過程。

造紙段:造紙即將調製好的紙漿經過打漿、施膠、加填填料調弄後成型,再通過壓榨、乾燥、壓光、整理形成紙或紙板。造紙過程中主要設備包括製漿機、打漿機、造紙機等。

按照用途不同,造紙產品(即成品紙)可被劃分為包裝紙、文化紙、生活用紙、特種紙等細分紙種,分別應用於包裝、文教印刷、個人生活、工業製造等領域。

按原材料不同,可分為紙漿系和廢紙系。紙漿系以木漿為主,我國木漿主要依賴進口,約佔2/3;廢紙系以廢紙為原料,其中2/3是國廢,外廢佔比1/3,主要包括美廢、歐廢與日廢。

利用廢紙生產出箱板/瓦楞/白板/新聞紙,主要供給下游包裝需求;紙漿系以木漿為原料,其中2/3為進口木漿,1/3為自給漿,生產以銅版/雙膠紙為主的文化紙原紙,用於書刊、雜誌的印刷需求。

當前外廢政策如期執行,預計2020年底中國將基本實現外廢零進口,造紙行業原材料結構或將發生重大變化。

進口廢紙作為中國造紙原材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2019年進口廢紙佔中國紙漿總消耗量的比重分別達24%、21%、16%、10%。

2020年進口廢紙將持續減量至600萬噸,直至2020年底基本實現零進口;假設預留新聞紙所需外廢原材料,預計2021年及以後每年的外廢進口量將保持在200萬噸左右。

未來中國造紙行業原材料結構中,進口廢紙的比重逐年減小,國廢及木漿佔比有望逐步提升。

中金證券認為不論以廢紙原料為主的箱板瓦楞紙,還是以木漿原料為主的文化紙、白卡紙,原料的短缺和資源化將成為趨勢,向上遊的一體化佈局有望幫助龍頭進一步奠定成本優勢、擴張市場份額。

造紙行業作為週期性行業,核心指標即為價格數據,包括紙價以及上游原料價格。由於紙價受到行業供需、原料價格、競爭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通過跟蹤高頻的每日紙價數據、原料價格數據、行業供需狀況,分析價格變動的原因,能夠有效掌握行業所處階段,幫助對後續的行業走向做出判斷。

儘管中國造紙行業與全球其他國家額造紙行業相比成熟程度偏低,但是我國目前正處於去產能與提升集中度的過程中,並且需求端仍處於穩定提升的上升通道中,因此未來推動行業成長的核心驅動因素來自於供給端,只有通過供給端的格局的優化,配合著需求端的穩定提升,行業才將逐漸邁向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