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代理退保”,线下投保的顾客该如何维权?

在上一篇关于违规“代理退保”的文章里,谈到了我们个人对风险保障的理解,若能在投保前就认清保险的真相,退保的可能性也会大减。这篇文章里,再从保险市场的角度来看看,顾客在遇到需要维权的情况下,例如投保时被误导、或者理赔争议时,我们到底该要怎么做?


银保监会最近发布的《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消费者在退保这件事情上,直接利用各地的保险行业协会的投诉机制来处理即可,例如广东省的保协还有专门的投诉小程序。


我们作为顾客,在进行投诉的时候,当然也需要具备一定保险知识,虽然有保协的投诉部门来监督,但如果我们没有任何的实质证明,相信保险公司是很难受理的。


所以,在特定的保险销售场景里,银保监会要求对顾客和销售人员进行录音录像,保证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中能让顾客充分了解所有的风险提示。但是,大部分的人身保险目前都是通过代理人渠道销售,我们顾客基本无法对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也导致了后面的维权十分困难。


我们在跟保险代理人沟通的时候,最好能对整个产品介绍过程进行笔记,包括从代理人口中说出的任何一项保障功能,例如以前有代理人会把终身重疾险包装成无病养老,这时候你就需要让他写清楚什么年龄段算养老,在这年龄段里能拿回多少“养老金”,是否会影响重疾的保障金额…………


当我们把保险代理人的产品介绍用文字量化,就会发现产品的真实面目,最后请代理人为自己的产品介绍签名负责就可以了。然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保险产品,可能代理人都说得舌灿莲花,但量化成文字就只有主要的几项保障,用这样的保障与价格,就能够在多款保险产品当中随心比较,选出适合自己的。


以重疾险为例,其实大部分产品在精算设计时就是长这个样子:

但是当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拿到这份产品后,利用培训部老师、具销售经验的老手,把以上的保障功能包装成更有利于销售的「话术」,加上代理人通过亲友的信任关系促成签单,整个过程把上面的这份保障表隐藏得很深,一来可以避免顾客拿来与其他产品比较,二来可以避免顾客问到当中自己不清楚的细节。


目前,通过线下代理人咨询保险的场景还是十分普遍,我们作为顾客既想照顾身边的代理人,也想保护自身的权益,就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面谈记录,同时也需要询问自己的代理人到底能了解多少款产品,保证代理人是在多款产品里选择优秀的,并且销售过程是可以签名负责的。


回顾保险公司的培训话术,代理人都常以医生自诩,但本人从未见过一名医生是不敢给自己诊断的病症、开具的药方署名的。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会肃清保险销售中的问题,顾客的权益也将得到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