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悲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过人之处。

小王(化名)从小天资过人,母亲对其要求严格,按“神童”培养,经常对其发脾气打骂,严重时用凳子砸他并导致骨折。

小王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以文科状元考入某 985 高校。大一时担任团支书和班长并申报成功两项科研项目。目前大四,打算读研。

然而小王觉得并不快乐。十年前他开始出现情绪高高低低变化,常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易怒、烦躁或者突然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兴趣,持续几个小时至半天恢复正常。常有强烈的自杀想法,这种想法在情绪正常或者不稳定时都会出现。上高一时因为和老师及同学关系不佳感觉受到孤立,间断出现、耳鸣。出现离家出走,后因此转学。

三年前,小王又觉得情绪开始处于低谷期,做事没兴趣,经常焦虑,内心特别恐惧,感觉有东西压迫过来。怕和别人交往,交往时感觉浑身不舒服,严重时连父母和女友都不敢见,但没有明确的担心和害怕的内容。两年前开始在家修养,休养期间还翻译了一本英文专著并出版。自己觉得一个人在家比较自在,但又担心会影响将来的学业、工作等。

去年到 A 医院诊治,诊断为抑郁症,服用药物后,情绪有改善。目前申请课程免听计划,在家自学只参加考试。但仍存在情绪低落、焦虑、与人交往时恐惧,伴有睡眠差。于是小王和父亲前往北京某专科医院,咨询自己的病情。主治医生初步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请心理专家进一步会诊。

人格障碍影响人群中 10% - 15% 的个人,通常从儿童期开始,症状出现于青少年或成人期。

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出版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对人格障碍分成三类:A 类,看起来古怪或怪异,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B 类,看起来戏剧化、情绪化或反复无常,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C 类,看起来焦虑或害怕,有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

我国人格障碍检出率不足 1%,明显低于人群中的比率,可见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碍病例存在误诊误治的情况。本案中小王就曾在 A 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

边缘型人格在诊断或评估中,需与 A 类和 C 类人格障碍鉴别,同时也要和双相障碍(情绪忽高忽低)鉴别诊断。

以下是实景访谈实录:

医生: 你好,讲讲你的困扰吧。

来访者: 我主要就是抑郁症,然后有社交恐惧,还有拖延症

医生: 好了,那先说社交恐惧。你说社交恐惧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具体举个例子。

来访者: 就是完成日常的一些社交活动有非常大的困难,没有办法跟人正常的沟通交流。

医生: 你现在听起来交流挺好的。

来访者: 面对面的会有问题,像现在这样子打电话的话没有问题。

医生: 你面对面与人交流的时候是哪块不舒服呢?

来访者: 就是感觉不舒服,想要尽快结束类似的活动,不愿意去跟人面对面的进行接触。

医生: 你内心不愿意跟他接触,还是接触的时候你说话笨,有这种焦虑?

(来访者 A 类、B 类、C 类人格障碍的症状都有,需要鉴别诊断。)

来访者: 就是内心不喜欢,而且感到有点恐惧。

(C 类被排除,不是焦虑引起的。)

医生: 这种恐惧是怕别人说你不好,对你有负性评价,还是害怕他们想害你啊?

(医生在确认来访者是否具有迫害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来访者: 都不是,就是感觉到一种恐惧,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医生: 好,那就说你自己快乐吗?

来访者: 我觉得挺快乐的。

医生: 你是不想交朋友,不是害怕交往不好?

来访者: 但是我挺想摆脱这种感觉的,因为这已经让我生活难以为继了,很影响我的生活。

(主观上想摆脱,不是 A 类人格障碍,A 类被称为快乐的孤独者。)

医生: 那就是你纠结了,实际上让你自由选择的话,你实际上是愿意自己一个人生活?

来访者: 对。

医生: 但是因为一个人生活就没法完成学业或干别的,所以你难过、纠结,是这意思吗?

来访者: 对。

医生: 这是我问你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你听起来挺阳光的,大家为什么认为你有抑郁症呢?

来访者: 我也这样认为,因为我其实就是在说正事,或者正式交流的时候比较投入吧,平时的话情绪比较低落。

医生: 一个月是 30 天,你多长时间感到比较低落呢?

来访者: 好像就没有停止过,一直都是。

医生: 一直都这样低落,那有没有好的时候就说某些天,做某些事的时候,情绪变得高涨?

来访者: 偶尔有,但很少。

医生: 很少。那你这个情绪跟外界因素有关系吗?比如有人刺激你了,或者说是学习压力大了不高兴,还是上课不上课,无所谓干什么,反正我都是不高兴?

来访者: 好像也有,因为跟一开始这种感觉就很突然,我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这样。

医生: 那这个是自发的就来了吗?你也不知道,早晨起来很高兴,下午就不高兴了,或者倒过来?

来访者: 是这样。

医生: 那你举个例子,最不高兴的时候,能够不高兴到什么程度?

来访者: 就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生活的一些事情,就连看书或者说正常的事情,比如说下楼去商店买点东西什么的我都不会去做。

医生: 都不会去做,但你并不是腿没有劲了,强迫自己的话你能做的,只是没有意愿去做,没情绪去做?

来访者: 强迫自己,比如家里临时有急事,必须要我去处理,需要我帮忙的话没有任何问题。

医生: 好的,那你最高的时候呢,高到什么程度呢,你说偶尔会相反,高高到什么程度?

来访者: 最近这一段时间吗?

医生: 不是,你过去所有的时间里面,如果高的时候能高到什么程度?

来访者: 很久之前了,我大概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有过这个是两极现象,但现在已经没有了。

医生: 没有了。

来访者: 高涨的时候会躁狂,然后会脾气比较大,会很着急,很激进,但现在没有了。

医生: 你所谓高的时候也不过是急躁、着急,不是说高到了浑身充满能量,满大街跑,一周两周不睡觉,不是这样的?

来访者: 我平常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人。

医生: 你说的高的意思是易激惹,容易发脾气、烦躁,不是真正的说几周不睡觉?

来访者:对。

(和双相障碍相鉴别。他的情绪属于高高低低不稳定,低没低到重度性抑郁障碍,高没高到躁狂。)

医生: 好了,那我还有下一个问题,说你中间还有一阵幻听,这是什么情况?

来访者: 就是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暴鸣声,然后尖锐的哨音,有那么一两次好像有,但根本听不清是什么。

医生: 不是真能听见,不是有人跟你说话什么的?

来访者: 不是那种特别明显的幻听,但的确不是正常的听觉现象。

医生: 周围确实是没人吹哨,没有这些声音,突然来这么一个事,像耳鸣似的?

来访者: 坐在书房里就像脑子里响起来。

医生: 脑子里响起,不是真的有人跟你对话,说一些具体的事,不是这样的?

来访者: 应该不是。

(幻听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他没有幻听、幻视,显然不是 A 类人格障碍。)

医生: 应该不是。你刚才还讲到说好像莫名其妙的或者有时候在你不抑郁的时候,没人刺激你的时候,你还想到自杀?

来访者: 对,以前,现在其实偶尔也有自杀想法。

医生: 对,那咱们为什么想自杀,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这种比较抽象的原因,还是真的有什么其他情况想自杀呢?

来访者: 大部分的情况都比较抽象,觉得没什么意义。

医生: 无聊,没有意义,并不是真的谁惹你什么,具体说生活你还是觉得有依恋的,觉得还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是这意思吗?

来访者: 对,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外界因素,就是偶尔会觉得特别的没有意义。

医生: 好的,那你现在服用药物吗?

来访者: 现在服用丙戊酸镁。

医生: 还有呢?

来访者: 现在再没有其他药物了,之前服用过别的药。

医生: 以前服用过,没有用抗抑郁药是?我怎么记得有用舍曲林呢?(主治医生补充以前用过。)那丙戊酸镁对你有帮助吗?

来访者: 有一定帮助,但不大。

医生: 你是学文学的?

来访者: 历史。

医生: 学历史的,我知道你原来脑子很好使,高考状元之类的,你现在不去上课,在家自学,这样你也能毕业,找到工作是吗?

来访者: 其实我一开始刚上大学的时候就不怎么上课,因为我觉得学校里学的东西我都会。

医生: 你都会,你是毕业找工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来访者: 我准备考研。

医生: 好了,那行了,你今天想跟我讨论什么问题呢?

来访者: 主要就是这个社交恐惧,还有拖延的问题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下,因为想赶快的恢复正常。

医生: 好了,那是这样子的,很重要的是说你所谓的社交恐惧是什么原因,你叫社交恐惧了,我不认为你有社交恐惧了。好了,先说你得什么病,然后说说怎么才能治得更好。你得这个病就是确实像主治医生说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中度这种。

以上是评估诊断过程的内容,案例来自美利华在线精神健康大学。

边缘型人格障碍占人群中的比率约为 2%,其中大多数(75%)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趋于理性成熟,症状也趋于减轻。

主要临床表现有(具有以下五种情况,可以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疯狂的努力,避免某人离开他

不稳定和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

自我形象以极端的、频繁的改变为标志

风险行为,倾向于冲动和自我伤害

自杀行为或自我伤害的模式

强烈的悲伤或焦虑发作,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

经常感到空虚

强烈的愤怒,超过了问题的范围,或出现愤怒控制的问题

稍纵即逝、压力所致的偏执想法或感受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同样需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因素有运动、音乐。中度以上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等。但药物治疗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主要还是心理治疗,辩证行为疗法(DBT),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认知行为疗法;第二部分是关注当下(而不是过去);第三部分需要有效的情绪控制法。社会因素,就是找一些帮助来访者减压的方式。

本案中小王为什么会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一方面遗传了母亲易冲动的个性(一级血亲中患病率高达 5 倍),另一方面和父母尤其是母亲从小严格的教养方式有关。

本案除了让我们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成因、治疗外,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恰当。一味地把子女当“神童”来培养,却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是时候告别虎妈、虎爸的教育模式了。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美利华在线精神健康大学实景案例》

《理解 DSM-5 精神障碍》


关于作者:Luise zhou (周敏)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ACI 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在职研究生。从事客户服务 11 年,拥有 9 年团队管理经验,在过去 15 年曾服务于多家知名世界 500 强企业。(

公众号ID:Shape_Your_Future/微信:luise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