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光芒下的侠义人生

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牛人

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一起被后世学者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直至今日李白依旧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小学生在课堂上背诵着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玩《王者荣耀》,我们用“青莲剑仙”打怪摧塔,在ktv我们还可以唱一下“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等等。

鲜为人知的是才高八斗的李大诗人从小就有一颗“游侠”的心

唐朝前期,大唐帝国国力强盛,四夷臣服,民间尚武之风极盛。居无定所,以行侠仗义为己任的“游侠”,深受青少年崇拜。在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李白自幼习武,拜大唐第一剑客裴旻为师。和有燕赵之风的侠士交朋友,骑骏马,挎宝剑,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亲手干死好几个人(“忆惜少年,结交赵与燕。好剑术,喜任侠,手刃数人”)。

闹出了人命,李白在家乡待不下去了,只能“跑路”。公元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去追寻自己的大侠梦。出蜀后,李白与自己的“好基友”吴指南一道游山玩水好不快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李白与吴指南路过岳阳时,与当地的“黑恶势力”发生冲突,吴指南不幸命丧洞庭湖畔。更加糟糕的是,到了深夜竟有饿虎出现,李白为保好友尸身周全,毅然拔剑勇斗饿虎。

安葬完好友,李白继续仗剑走天涯。后来李白到长安干了两年公务员,享受了一把大唐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服务(“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一时“狼烟四起,刀兵滚滚”。此时隐居庐山的李白,为了天下黎民苍生,应征入伍,加入永王李璘的军队。然而李白的军旅生涯并不像他梦想中“百战沙场碎铁衣,突营射杀呼延将”那样。李璘这老小子不想着消灭叛军,匡扶李唐江山。反而不听他老哥唐肃宗的号令,妄图自立,被唐肃宗派兵剿灭。连累着李白也被流放夜郎,万幸在发配途中得到赦免。李白大喜之下作出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佳句。

公元761年,李白听闻太尉李光弼屯军临淮准备讨伐“安史叛军”。此时已是六十岁高龄的李白,辞别妻儿,动身投奔军中,无奈于途中染病,抱憾而归。并于次年在当涂“仙逝”,结束了他那豪放不羁的一生。

如果李白在天有灵的话,估计后世人对他文学上的万千赞美,也抵不上一声“李大侠”来的受用。